明清古建筑的奇迹——道韵楼

家乡区县: 潮州市饶平县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建于明末清初,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道韵楼俗称大楼,呈八角形,楼内处处有“8”。民间传说,和大多数围屋一样,道韵楼当年设计也是圆楼,但屡建屡倒,后来经风水先生指点说,此地为“蟹地”,要八卦之形才可镇住,于是改成八角形,果然顺风顺水。

传说总是充满了真实的谎言,得到公认的是道韵楼的造型是仿周文王八卦形设计,整座楼呈八卦形,卦与卦之间巷隔开。楼内充满8的倍数――72间房、32口井、112架梯。此外,围楼内广场中有两口井,象征太极中的两仪阴阳鱼眼。座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楼内房屋分为3进,共深2 9米,前、中进为平厉,中进后各留出一天井,屋虽深而光线充足。后进为3层楼,全楼有正房56间,另有角房16间。楼内最多时曾居住600余人,而今仍有160多人在此安居。楼周设有枪眼、炮眼外,楼门顶还特设有防火烧门的注水暗涵,全楼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火灾、防暴暑、防地震的八防作用。

据说道韵楼原本设计为圆形土楼,但屡建屡倒,后有高人言此地是“蟹”地,须用八卦之形才镇得住,建楼的黄氏先祖遂依八卦形状构建,且采取坐南朝北的座向,借北面的笔架山为文笔。该楼文风向来称盛,楼的八卦中第卦各出过一个举人,共八个举人,秀才就更多了。其楼名也请饶平黄氏宗亲,明礼部尚书黄锦赐题,手迹至今嵌于楼门上。

由于道韵楼处在潮人与山区客家人相混杂的半山客地带,其建筑特点也带有二者的一些牲,比如楼间的面积大小基本一样,但主要的建筑——祖堂仍处于中轴线上,地面前低后高成交椅背格局,加强了尊卑之别;一户一梯的多进形式更接近于平原里多进的府第式民居,而明显的与客家的全楼共享数条楼梯的形式不同,它更多地强调了各家各户的私隐性和独立性。

近几年来,道韵楼以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古建筑专家和参观者前来研究和观光。1998年以来,日本运输大臣石井雅之,日本佳速航空公司九桥弘和,美国学者诺玛克姆教授以及浙江、江西、香港、台湾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古建筑专家都先后前来考察研究。

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评价:

道韵楼无论在造型设计、建筑格局、实用价值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古、大、奇、美”的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文物考古价值。——央视国际网络原副台长 洪民生

饶平的围屋宁静自然,让人感觉放松,有一种家的感觉。我每年都会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驴友 飞鱼

三饶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道韵楼的壁联、壁画、泥塑都很美,值得一看。——三饶党政办主任 黄创业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idowhatido

我的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goodmanIvan

我的新浪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963345841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4155224.html

1001夜(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