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形成在梅州梅州,又叫梅县,原称程乡,后又称嘉应州。在秦汉时期,梅州乃属龙川、揭阳两县的边垂之地,人烟稀少,其居民多为土著之人。唐代之后,梅州人口急增,最终成为客家的形成之地。现在,人们把梅州作为客家的主要代表之地,称梅州为“客都”,可见其在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客家起源于龙川,为什么又最终形成于梅州呢?其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社会交通条件变化的原因。在秦汉时期,北方到岭南的通道是以陆路为主的,隋朝以后,由于南北运河的开通,南北交往改为陆路和水路同时并举。所以,隋朝之前,北方人到岭南,基本上是通过陆路,经湖南、江西两地而进入的,唐朝之后,北方人既可以经湖南、江西从陆路进入岭南,又可以通过运河,从江苏、浙江、福建一带进入岭南。梅州邻近福建,是唐朝以后中原人从东边进入岭南的主要入口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唐、宋、元、明时期,许多北方人是从福建订洲进入梅州,后再转往广东各地的。梅州成为北方人进入广东的重要通道之后,为北方人在梅州地区的大量聚居创造了条件。
二是特殊地理环境的原因。由于秦汉时期梅州属龙川、揭阳两县的边垂地区,远离政治中心,所以,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以后因战乱避祸进入梅州地区的北方人带来了有利的栖息条件。他们在这里居住,既可以与原来在龙川地区所形成的���家人进行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沟通,又可以利用远离政治中心宁静安全地生活。正因为此,唐宋之后,梅州地区人口急增,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当时梅州人口只有1577户,其中主1210户,客367户。到了元代,按《元丰九域志》记载,梅州人口达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户,其中主五千八百二十四户,客六千五百四十八户。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10倍,尤其是客籍人口,增长了近20倍。由此可见,宋元时期,梅州地区已有相当多的北方人在这里居住。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的。
三是移民特点的原因。众所周知,中国唐代以前的北人南迁,除了一些官宦军卒以外,多数是平民百姓为避战乱南迁的。但在宋元期间,北方人的南迁除平民百姓外,还有大批皇室贵族和朝庭显宦及文人骚客。这些人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来到南方集中居住在一个地方,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保留着传统的中原文化,又影响和改造了当地文化,形成了传统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独特的客家文化。可以这样说,宋元之前,岭南地区虽然已有浓厚的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客家文化底蕴,但还是部分人群中的部分现象。有关史料记载,在唐代,当今的客家地区还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畲族文化,宋元之后,畲族文化开始减弱。这就说明,宋元期间大规模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使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起了主导作用,为客家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人文基础。梅州地区是宋元时期北方人最集中的居住地,也就自然成了客家形成的主要地。通过以上三个原因所释,客家起源于龙川,最后形成于梅州,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