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包含着东江客家和韩江客家两个系统。在广东,客家地区东起韩江(除潮州平原外)西至北江,包括了粤东、粤北、粤中的绝大部分地区。在这个广阔的区域中,客家分为两个既相同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系统,即以龙川为代表的东江流域客家系统和以梅州为代表的韩江流域客家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整体。
东江流域是客家地区的中轴,它上溯江西赣南地区,下溯珠三角的东莞、增城等地,以龙川为轴心,上下伸延几百公里,构成一个近千公里的客家带。这一带的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始自秦汉,延至当代,历史悠久,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基础地。
韩江流域是客家的腹心地,它以梅州为核心,东延福建,北接江西,西连东江,方圆几百公里。这个地区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继发地和标志地,它承接和优化了东江流域客家文化,促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东江流域客家和韩江流域客家虽然同属一种民系,有着大致相同的语音特征和民俗特征,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首先是民源上的不同。东江流域的客家人可以说是一种混合型的客家人,即是自秦汉开始,中原人经过长时期对当地土著人影响和融合同化而形成的客家人,其民源不完全是中原人。当然,现在东江流域的许多客家人的族谱都说先祖是中原地区而来的,但这并不否定过去当地土著人被同化的情况。而韩江流域的客家人是宋元时期中原人大规模的迁入为主体的,所以,韩江流域的客家人在民源上,来自中原地区的人相对更多,是以中原人为主体的客家人。二是文化上的差异。由于韩江流域的客家人多数是在宋元时期从中原迁入的,当时中原地区文化相当发达,故他们先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这种先天的优势并影响和带动了韩江流域客家人的后代,使这块地方人才辈出,读书成风;而东江流域的客家人则长期住在岭南的偏壤地带,与外界交往闭塞,难以接受发达的中原文化影响,故一般都是以耕种安居为主,文化基础相对较低。三是语音上的差异。韩江流域的客语基本上分两大板块,其中是以梅州、平远、大埔一带为主体的语音板块和以兴宁、五华
一带为主体的语音板块;东江流域的客话语音则比较复杂,从江西赣南地区开始,到惠州、东莞、增城一带,客话语音五花八门。甚至同一个县,同一个乡镇,语音声调也大不一样。东江流域客话的多样性、复杂性,说明这个地区的客家人成份构成是相当复杂的,显然与历史上当地土著人演化为客家人有关。四是民俗上的差异。客家民俗总体上都是中原人的汉民族民俗,但相比之下,韩江流域的客家民俗除个别地区外,中原古民俗的痕迹比较多,尤其是在梅州、兴宁一带更为明显,东江流域的客家民俗则有着不少畲族、瑶族民俗的烙印,尤其是一些偏僻山区、畲族、瑶族的一些遗俗更多。总之,在悠久的客家历史中,龙川为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起源地,梅州为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地,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以这两地为代表,构成了东江流域的客家系统和韩江流域的客家系统,为广东以至整个岭南地区的文明开发做出了贡献。以前,人们研究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的时候,往往比较多地注重以梅州代表的韩江流域客家的研究,对以龙川为代表的东江流域客家研究不多,甚至把两个客家系统简单地归并为一个客家系统去研究,这无疑是一种缺陷。我们在研究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的时候,应该同时重视对两地客家的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的全貌,全面详尽地了解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