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起源于揭阳揭西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神祗。俗称王公(有地方称为王爷、老爷),与其夫人合称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揭西大地十分兴盛,作为揭阳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供奉三山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实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远不止记述的那么多,很多小村庄都有三山国王庙,还有一些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山国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在揭西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
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备兵败,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为「明贶」。岁时合祭。另据《潮州府志》,三山国王之事迹略异。府志称,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掳去。文天祥立端帝于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压境时,张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阳县境,又被围。情势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昼晦,有兵马三支,从三面山中,由三位将军率领,冲杀而出,驱退元兵,斯围即解。帝与众臣正欲向三支兵马致谢,兵马迅速按原路退去,顷刻间不见踪影。风雷过后,细视周围,三面环山,一为绿树苍苍,一为白石峨峨,一为土色赭赭。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邑人立庙祀王,所塑神像则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此三山即为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国王源自广东潮汕一带,建于隋朝的广东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就是“三山国王”祖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三山国王”原本是揭阳县内的三座高山,分别叫巾山、明山、独山。古人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于是将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读,并演绎出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三山国王”,曾襄助隋文帝完成帝业,被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
此外,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到了宋朝,这“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赵光义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报国王”,封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封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并赐庙名曰“明贶”。而在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将军、元帅、护国王等嬗变为“三山国王”,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