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简介
当年郭峪村曾遭到陕西农民军的四次骚扰。在全村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由郭峪村的乡宦张鹏云提议,富商王重新带头,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这样一座面积为18万平方米固若金汤的古城堡。 城共有三门,东门为正门名为景阳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门为拱辰门。在南边还有一个排水沟,上下两道水门,为排水之用。郭峪城内的城窑共有627.5眼,这些窑洞密密麻麻,酷似蜂窝,所以郭峪城又被称为“蜂窝城”。
现今郭峪古城一改以往的旅游观光游为游客参与游。除了郭峪的古色古香,体验郭峪古城的民风民俗,重要的是这里还有着以《红色旅游·抗日地带》为题材的众多的民间演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翻身做主人的农村妇女秧歌队,同时您也可以参与迎亲队伍,做一个上世纪的新郎或者新娘。 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风土人情,吸引了很多影视剧组将此作为外景拍摄基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等电影都曾在此拍摄。
郭峪古城历史
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该村民风淳朴,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者。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烧香拜佛、求神祭祖的习俗。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为九开间大殿,庙内飞檐挑角的元代戏台高达20多米,气势恢宏,中国少有。
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墙为中国罕见的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1400余米。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 上世纪末,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郭峪亲笔题词:“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在这个五六百户的山村里,明清两代共出了十八名举人和十五名进士,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郭峪村又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