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京山

家乡区县: 荆门市京山县

“鄂中绿宝石”京山,拥有山林、湖泊和平原,食物原材料丰富,通过采集、制作、烹饪等工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美食,展现食物给京山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美食文化。京山食客在饮食中积累了经验,养成了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具有独特的味觉审美。舌尖上的京山,京山人的享受。

京山人的饮食习惯:
在主食方面,以食大米为主,兼食粟米、高粱、玉米、小麦和红薯。农村农忙时,日进三餐:清晨做完第一茬活后吃早饭,太阳当顶吃午饭,太阳落山后吃晚饭。城镇居民吃饭时间,每餐比农村稍为提前。冬闲时,多数人家或干稀搭配,或一日三餐。过去荒灾年景,主杂粮搭配,干稀搭配,代食品与粮食搭配,山区以葛粉、橡子、榔树皮制粉充饥,平原以南瓜、红薯、野菜加大麦粉度日。
在副食方面,为节约主粮,农民利用野生植物和杂粮制作副食品的习俗。葛粉:将葛根洗净捶烂,捏出浆液,经过反复沉淀,做出团子晾干。食用时,加糖用开水冲成糊状,清甜可口,易消化,解暑热。菜团子:将蔬菜或豌豆叶剁烂,掺合麦粉或米粉,涅成团子蒸熟食用。火烧粑:将小麦磨成粉,加水发酵,做成圆形馍,先在锅中炕至半熟,取出放入灶内灰火焖熟,外酥内软,香甜可口。豆饼:用大米拌少量绿豆(黄豆或面粉)磨成浆,锅烧热后,将浆舀入锅中用蚌壳糊圆,形如碟,称炕豆饼或豆皮。切丝晾干,称豆丝。
京山的菜肴:
流传的四季食用的菜肴有鲊辣椒、腌菜、豆瓣酱、霉豆腐、腌萝卜干、霉干腌菜,还有用米粉制作的鲊藕、鲊冬瓜、鲊肉、鲊鱼、鲊猪大肠。冬季制作的腊菜有:腌猪肉、牛肉、野羊肉、野兔肉、鸡鸭肉,腌制盐蛋皮蛋也较普遍。菜肴的烹调技术有蒸、炜、烧、炸、炒、炖、煮等方法。京山名菜有清蒸鳝鱼、蟠龙菜、松枝肉、东坡肉、瓦罐鸡汤等。婚丧喜庆设宴,一般人家是“四盘两碗一蒸笼”,中等人家是“八冷盘十大碗”,富裕人家是“八大碗四小碗十二围盘”的海参席、笋子席、洋粉席,以第一碗菜定席名。

三阳香菇: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珍贵菜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益气强身、散风活血及防癌的功能。商标为“燕牌”的京山花菇盛产于小阜、屈山等村,以个匀、肉厚、形美、味鲜、质地优良、幽香沁人等特点著称,远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阳厨师陈光明制作的香菇菜非常有名气,出版发行了《京山香菇菜谱》一书,蜚声海外。毗邻三阳的随州三里岗是全国最大的香菇产销集散地,“燕牌”香菇在此地十分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三阳板栗:三阳镇是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其主要特色品种为“青毛早”、“红毛早”。该品种属全国最早熟品种,一般于每年的中秋节前夕上市,且品种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三阳镇板栗经济林中优良品种率达75%以上,年产板栗干果6000余吨,并远销国内外。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矿物质,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据专家考证,板栗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强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常家洞茶叶:常家洞茶山清泉溪流密布,常年云雾缠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是生产有机茶叶的理想之地。盛产的“常家洞”牌“京山毛峰”、“京山龙井”茶翠绿油润,天然栗香,风味独特,汤色嫩黄绿亮,其色、香、味、形俱佳;“京山大白毫”茶外形似宝剑,扁直显毫,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甘甜,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常家洞”牌系列茶叶连续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湖北省有机名茶、湖北省名牌农产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标。

宋河闲糖包子:产地宋河镇,为明朝中叶郭、梅二位师傅首创,现在为河街宋师傅做的闲糖包子最为出名,每到夏季购买的人很多。此地人历来喜食闲糖包子,制作工艺独特,秘不外传,特点为“不放糖,甜得怪;保鲜久,不易坏;不插气眼蒸得快”。它以上等白面粉做原料,经过制酵、配料、上坛、出坛、发烧出风、泡酵、接渣、合面、做包子,入笼后看长势,上灶后看火候,出笼打竹签等14道工序制作而成。它与常见的北方包子做法有很大差异,宋河闲糖包子面色光滑,表皮嫩薄,捏缩成砣,松手还原,吃有嚼劲,香甜可口

绿林霉干鱼:绿林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深山,富水河穿流而过,在境内注入高关水库(洪山湖),河中盛产白条鱼,也叫刁子鱼,一两多重一条,富水沿河两岸百姓自古喜欢制作、食用霉干鱼。村民一般在涨水季节鱼多时制作,将捞回的鱼三晒三蒸(最好是九晒九蒸),制成霉干鱼,可长期存放。它入口香绵,看似有刺,吃来无骨,为招待贵宾的上乘好菜,是绿林镇特产。绿林现在已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几乎每天都有省内外客人前来旅游,游客最喜欢吃的就是绿林霉干鱼,接待游客的餐馆都有这道地方名菜。

孙桥桥米:孙桥镇盛产稻谷,历来以米质优良著称,名为“桥米”,蜚声全国。其中尤以蒋家大堰和余家大坡村的李塆、郭家岭一带约500亩稻田所产米质为最好。这里出产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重、干、整、熟,青梗如玉,腹白极小,做成米饭松软略糍,味香扑鼻,熬成稠粥,雪白一片,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相传,明朝嘉靖皇帝的御膳,常用桥米做饭,故有“御米”之称,一直是明清两朝的贡米。

新市皮条鳝鱼:皮条鳝鱼即蒸鳝鱼,烧制时候把蟮鱼剖开,改刀成条状,和以谷米粉和各种作料,用蒸气炊熟,因之而得名。其肉外酥内嫩,色泽金黄透明,味道酸甜醇厚,因表皮皱似蛇条,故名为“皮条鳝鱼”,其做法讲究,尤重火功技术,活鳝鱼宰杀洗涤,去骨后切成条状,挂糊,用油几次氽炸到皮酥,再挂上糖醋汁即成,形似皱皮蛇条,色泽褐亮透明,外酥脆,内油嫩,味道香甜醇厚,为佐酒佳肴。新市籍的大文豪聂绀弩在他的散文《寂寞的故乡》里介绍皮条鳝鱼的做法,他十分喜爱吃家乡的皮条鳝鱼,使京山的这道特色菜享誉国内外。

惠亭湖胖头鱼:惠亭湖即惠亭水库,是一座大㈡型水库,位于新市城郊。水库盛产野生有机胖头鱼,胖头鱼即花鲢,有的重十几斤,年产量数万斤。花鲢的精华在于头,据说常吃鱼头人会补脑,变得异常聪明,被日本棋界誉为“超一流棋手”的聂卫平,嗜食鱼头,一顿可吃5、6个。惠亭湖的胖头鱼火锅很出名,还有红烧胖头鱼、清炖胖头鱼等名菜。京山惠亭湖美食节每年举行一届,展示惠亭湖胖头鱼等美食及地方众特产,100余道乡土特色菜参加美食竞技,胖头鱼火锅等多次获奖。

盛昌中华乌龟:京山县是中国“龟鳖养殖第一县”,有全国最大的乌龟和种鳖养殖地,其中在钱场镇吴岭水库边的盛昌乌龟原种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全国仅此一家。“盛老汉”牌中华草龟荣获中国农博会知名品牌和金奖,获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野生乌龟几近灭绝,场长盛常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收购种龟,这里已有11万多只野生原种乌龟。乌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现代宴席上的珍品。“龟身五味肉”,即含有牛、羊、猪、鸡、鱼等五种肉的营养和味道。乌龟的药用价值,早已被我们祖先所认识,《山海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有详细记载。

钱场霉千张:是钱场镇地方名菜,起源于何时难于考证,据当地老人回忆,最少有100多年历史。霉千张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见,但是钱场霉千张使用当地黄豆和井水,祖传制作工艺,做工独特,霉千张臭里透香,沁人肺腑,无论是炒,还是做火锅、汤,都独具风味,使人胃口大开,吃到嘴里,余香长久。钱场霉千张可以与武汉臭豆腐干子媲美。

杨丰豆皮:豆皮在京山农村很普遍的,但是杨丰的豆皮最出名,该地豆皮的特点是一嫩、二薄、三筋道,口感异常好。制作工艺虽与外地大同小异,但只有用当地黄豆和河水才能做出正宗杨丰豆皮,附近群众习惯把杨丰豆皮当大菜待客。

盘龙菜:俗称“卷切”、“剁菜”。源于湖北省钟祥市,自明嘉靖元年始,至今460多年享有盛誉,被列入中国食谱之中。数百年来,湖北钟祥市人民一直将“盘龙菜”视为“皇菜”。此菜红黄相间、色泽鲜艳、造型美观、鲜嫩可口、油而不腻。每逢宴请宾客,席面上必有一道“蟠龙”菜,历来有无“龙”不成席之誉称。而到现在,它已成为过年时钟祥每家每户饭桌上都能见到的传统特色菜

永隆火烧粑:是极富永隆地域特色的一种食物,往往是和稀米茶搭配食用的。稀米茶不耐饥饿,必须吃一点实在的东西补充。火烧粑用老面发酵,用特制的鏊锅烤熟,外焦里嫩,嚼起来有麦香,一个火烧粑足有半斤重,能填饱肚子。火烧粑最大的特点是耐放,十天半月也不会变质。永隆河以前常发大水,梅雨季节,只要连下几天大雨,家家户户就制作火烧粑作为食物储备,准备逃难在外时食用。

永隆稀米茶:江汉平原永隆一带民间历来有食用稀米茶的独特传统。每年农历5-9月暑期,家家必备,老幼皆用。稀米茶是用炒制后的大米加水煮成,制作简单,既像茶水又似稀饭,可饱腹,可解渴,有焦香味。当地人无论走到何处,此饮食习惯绝难改变。有民谣为证:“永隆河人礼性大,进门一碗稀米茶,盐豌豆,腌黄瓜,火烧粑粑两边放,自己吃,自己拿。”永隆稀米茶如今已进入城里的宾馆饭店,成为招待贵宾的一道特色食品,深受外地客人的喜爱。

花开澹墨(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