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安仁,在这座全国唯一的博物馆小镇里,历史因建筑而幸存,文物因建筑而得以栖身。它让我们可以用一种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岁月沧桑。历史如一条河,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无法从容迈过。安仁,让我们浮躁的生活多了一种沉思冥想,寻找真相的可能。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安仁地名“善意”。建于唐代,现有的老街区建筑建于清末,特别是在建立中国和西方风格的全盛时期,刘氏家族的中国共和国时期,风格是一个结合。高贵,优雅,大方,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创造了安仁城特有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建筑文化”。目前在四川安仁的历史街区、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庄园建筑,面积约300000平方米;有刘氏庄园,刘湘公馆等古民居27座;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街道;古建筑有原“公益协进社”旧址洋楼等建筑,原来的私立“文彩中学”安仁中学建筑群和钟楼。2009中国博物馆学会正式授予安仁“中国博物馆之乡”称号,至此安仁已成为中国唯一以博物馆命名的城市,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文化。
古镇的宁静是十分让人心醉的。在刘氏家族兴建的宅院、商街、学校、茶楼里,一群人或居、或商、或闲逛、或茶饮、或吟读。他们的身边、脚下,凝眸处、落座地,到处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雕梁画栋,青砖重瓦,每座公馆、每座建筑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历史不可言说的神秘。关于安仁,有太多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遐想。公馆,远不止是一幢建筑,或特定时代的一幢建筑,它是一种宏阔的生活文化和气度,是一些人心目中神秘而尊贵的生活的象征。如今,绚烂的时代色彩与繁荣的经济发展更增添了新公馆生活时尚又怀旧的魅力。
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由樊建川先生投资修建,包含有抗战系列、红色年代、汶川大地震和中国民俗四个主题板块。目前建川博物馆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套)。该馆拥有国内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现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文博森林公园、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国防教育中心。建川博物馆聚落浓缩了中国自抗战以来八十年的风雨岁月,从中能够直观的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抗战系列: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
民俗系列:老公馆家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
地震系列:震撼5.12-6.12日记馆,地震美术作品馆和地震科普知识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