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306国道沿陵园北墙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这里林木参天,浓荫蔽日,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四百二十七亩。陵园座北面南,整个建筑随山势自然分布,按主峰两翼布局,取中轴对称形式,分7级高低平台组合,由264级台阶串连,将具有民族精神,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安建在750米长的主峰上。 烈士陵园于1989年被民政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十五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中央、省、市、县领导、老红军、国外友人500人次,参观团体200多个,约万人以人次,特别是每年清明节等重大活动日达万人以上人次。为了使陵园这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得更好,更完善,发展红色旅游事业,2002年投资4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花钢岩广场,投资30万元整个陵园亮化工程,营造了红色旅游的氛围,使原容原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龙港新区
龙港,处阳新县城西南50公里,西南与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106国道纵贯南北,南达浙赣,北能京汉。这里商贾云集,市面繁华,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口子镇。四周群山环绕,峰恋叠翠。朝阳、桂花、龙港三河相互交汇。“龙潭红橘"、“步云塔影"、“朝阳晨曦"、“金竹云峰"、“岩泉飞瀑"、“陵园松涛"等风景名胜,引来八方客。龙港还有许多革命先辈的遗踪遗迹。1925年,阳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在龙港成立,相继领导了茶寮、朝阳、黄桥三乡农民大暴动。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龙港,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档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军校、报社、银行、医院、兵工厂、纺织厂、军校厂等48个机关单位,成为湘鄂赣边境鄂东南苏区21个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彭德怀故居、鄂东南特委机关、彭杨学校等40余处革命旧址尚保存完好,其中有36处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长埋着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和3011名红军将士的忠骨。1976年,湖北省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在龙港召开,龙港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博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富水水库
位于阳新县西南部,距阳新县城34公里,位于龙港革命旧址群与仙岛湖的中部。五百里青山,西向而来;三百里富河,东流而去;八万亩水库,烟波浩渺;两千里国道,婉蜒南下,势雄景美。富水水库为湖北省第二大水库,水面达8万余亩,总库容17.6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长941米,高65米,雄伟壮观。大坝北端建有富水发电厂,年均发电量1.4亿千瓦时;南端建有8扇9X12米钢质弧形闸门的泄洪闸。富水水库内原是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市镇——阳辛镇。阳辛镇三国至隋代的300多年间,先后为阳新县、富川县县治(即县城)所在地。景区内有凤栖洞、钟繇洗墨池、孟嘉墓、王质墓、望夫山、明代牌楼、明代古墓等遗迹和景观,供人游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