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邀帝城

家乡区县: 徐州市丰县

原邀帝城历经黄河决口洗涤,现仅存遗址;按照明隆庆版《丰县志》记载,其址位于现在宋楼镇的葛巴草集村。 2009年,丰县宋楼镇葛芭草集村发掘出汉代邀帝寺遗址,经市县考古部门确认,为古邀帝城遗址。邀帝城最初为汉时纪念开国皇帝刘邦荣归故里而建,原名迎驾城。历代不断整修完善,清嘉庆元年黄河从砀山县庞家林决口,邀帝城寺不幸毁于大水。此次丰县邀帝城的重现,对于证明刘邦的故里沛郡丰县中阳里在今邀帝城遗址附近的学术新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丰县志》(清光绪版)卷十五“古迹类”载:按《史记》:高祖征黥布过故地沛邑留十余日,作大风歌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尔,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这就是说,汉高祖帝业既成,衣锦还乡,归宴父老,因为刘邦委任的丰县县令沛县籍的齿雍带领部分丰县子弟反叛了他,投降魏国,所以引起刘邦的不满,开始时加恩了沛县(减免赋役)不优待丰县,经父老恳求,丰县父老又挽留宴请,消除了误解,并加恩丰县。丰县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建筑了一座小城,命名为邀帝城。城中建庙,(后改为邀帝城寺),用以祭祀高祖。从汉至清,屡次重修,两汉称枌榆祠,晋代以后称为高祖庙,五代刘知远在丰县城建高祖庙后,邀帝城内的高祖庙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以后寺院荒落,屡毁屡修。顺治《丰县志》主纂人、明末著名文士、书法家张逢宸曾撰《重修邀帝城寺记》作了详细记载。清雍正五年岁次丁未(公元1727年)的《丰县邀帝城寺碑记》亦作了记述。明清各版县志均有记载。
2009年1月底,江苏丰县宋楼镇葛芭草集村一位王姓农民在村子西北地里挖果树坑,当挖到近一米深时,锹头突然铲到异物,邀帝城碑文发出“滋”的一声,就是这一锹,一不小心,竟然挖出一段尘封了两千年的历史烟云。经徐州市博物馆及国内考古界专家考证,此处为汉代纪念高祖刘邦的邀帝城。
经过挖掘和考察,该处遗址出土一块石碑和一些残砖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邑故有邀帝城,距县治十五里,盖汉高帝帝业既成,归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处也。当汉盛时,邑人荣其事,即其地筑城,中央建庙,以祀高祖……里人李君可勉等倡仪重修……经始于亥孟春,越孟夏告成。”
碑文是明末的丰县籍贡生、清顺治版《丰县志》的主笔张逢辰所撰写,叙述了清顺治丁亥年重修邀帝城寺的起始经过。

→千秋一爱←(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