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该走向何方

家乡区县: 贵阳市南明区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微信这个原本单纯的社交平台被各种商品、代购充斥。最近关于“微商乱象”的报道更是多了起来:多杂牌,利润达数十倍,消费者难以维权等,其中,一位90后网络红人通过微商卖“毒面膜”则在近日引起广泛关注,如果不是被众多粉丝客户声讨,这位名叫周梦晗的“90后”女孩,恐怕仍在“网红转战微商”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积累财富。 周梦晗“神话破灭”只是一个缩影,经过2014年的野蛮生长,微商正在演变成“社会现象”,网络上也充斥着某某通过微商月入十万的消息。事实上,造成这些乱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微商的销售手段类似“传销”。在此背景下,一些用户和业内人士开始对微商这一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动力产生怀疑,甚至有网友将微商同“危商”画上等号。那么,微商未来的发展将呈怎样趋势?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聚众传销,在互联网时代,一些被包装成正常商家营销手段的电子商务商城仍具有传销色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类商城摇身一变来到手机端,变成APP商城和微信上的微商,却利用同样的手段经营网络传销。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商城式”微商,利用微信进行的“营销”行为,负责运营的第三方负有管理责任。 随着近年来微商的升温,一些或真或假的“小人物通过微商快速致富”的故事,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人投入进来。很多人一开始接触这类故事时的想法是“不就是被洗脑了吗?”,但当其被好奇心驱使去一探究竟后,却不知不觉掉进这类故事幕后推手所设的“陷阱”中,其中又以外来的“洋故事”最具诱惑性。    有业内观点指出,这事实上是打着微商旗号的“传销”。为什么说是传销?第一,没有合法直销牌照;第二,直销产品局限在五大类;第三,投资了却没有马上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传销之所以是骗人的,就是投资者并没有马上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而是期待只有拉来下线才能回本甚至赚钱。  微商始于2012年底,经过2013年、2014年的大面积推广,进入2015年后驶入了超车道。也正因为如此,今年来有关微商的各种负面消息不时见诸于报端。 客观地来看,微商乱象确实是存在的。很多人都可以感受到,早晨一打开朋友圈,就被各种“面膜”“减肥秘方”的信息刷屏,让人眼花缭乱。而微商经营背后存在多少暴利、运营手法多么粗鄙直接的段子,也在圈内暗暗流传。那些或真或假的“小人物也能通过朋友圈快速致富”的故事,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进来。在搜索引擎上,“微商怎么做”“微商怎么找客源”等关键字段成为热门词汇。 看空朋友圈微商的人认为,以朋友圈为根据地的微商基本步入了黄昏,依靠代理、代购的微商也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之所以判定朋友圈微商必死主要基于这几点:在产品上,品质低劣,同质化严重,没有市场竞争力;在毛利上,利润空间小,主要靠薄利多销;在交易上,透支商业信誉和社交资源,缺乏用户黏性和复购率;在营销上,依靠盲目加粉和暴力刷屏来增强曝光率;在销售上,以“传销式”的操作,不断发展层级代理,通过压货招商圈钱来牟取暴利。种种迹象表明,靠朋友圈兴起的微商已经远离了商业发展的正常轨迹。被瓜分殆尽的朋友圈红利,再想分一杯羹,恐怕不太可能。 从整个移动电商的长远发展来看,移动电商的去中心化和去流量化已成为业界共识。“朋友圈的产品演变还是走了很长的道路,我在2012年底提出朋友圈生意经,算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鉴证者。产品也从一开始的泰国佛牌,到后来的柠檬杯、减肥药,现在则是面膜一统天下,不过已开始举步维艰。”互联网评论人士宗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微商还是主要依托微信平台,从业者大概为以下几种类型:做直销的、做O2O服务的,淘宝转型的、做品牌运营的和做平台分销的。 显然,以商家为导向,帮助商家营销和提高销售额从而获取佣金的模式会逐渐被以消费者的实惠和便利为出发点,间接帮助商家提高品牌和销售的其他第三方所代替。伴随人们购物习惯和行为的改变,这种去中心化去流量化的购物模式将会蚕食天猫和京东的市场份额,但必须要走上一条正规的路。 毫无疑问,朋友圈微商向微店微商进化,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就像是从淘宝到天猫,微商的发展也将朝着C2C向B2C的一个角色演变。微商不会死,只是换一种形式,换一个平台存在。未来可能谁也不会超过谁,这两种模式将会并行发展,互利互补。无论是平台型微商,服务型微商还是导购型微商都有可能成为移动电商领域的巨头。

YD(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