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葵艺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新会葵艺,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源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葵艺有着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于上世纪初便扬名国际。1915年,新会竹择葵扇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牌奖。1988年,时任新会葵艺制品厂的厂长廖惠林出国参加巴黎法共节作现场葵艺表演。2008年,新会葵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葵艺所以闻名世界,是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融会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炉。

葵艺品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细致的。大致说来,从采葵到制成工艺品,要历经剪、晒、焙、削、漂染、合、编织、勾花或嵌花、印花、绣花等近20道工序。做成一件葵艺品,要经10多人手的劳动。由此可见,新会葵艺品十分珍贵。

解放前,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葵业受帮派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加工工艺较为保守,花式品种开发缓慢,产品较为单一,葵类全行业以生产葵扇为主,兼产葵骨、葵篷等三几个品种的副产品。历经千年,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在如此落后的生产条件下,新会葵工仍依靠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大量手工精美的葵制品。

解放后,葵艺厂工艺人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试制,除继承传统工艺品生产外,还不断地创制出新产品,至80年代,新会葵艺制品有500多个品种,大约可分葵扇、工艺品和葵副产品三类。

stlk(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