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公期

家乡区县: 海南省文昌市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这种活动不但海南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最具特色。

实际上,"公期"主要是文昌一带的叫法,在海南的绝大多数地区一般叫"军坡",实质是同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些文昌人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军坡",而海南其它地区及云、广地区的人一般明白什么是"公期"。因为文昌是海南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陆人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时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公期"是"军坡"的一种文雅叫法。

即所供奉、拜祭的神灵或者祖先的生日,也有些是对于当地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纪念日,不过文昌一带的“公期”大多集中在了正月,这是因为受社会群体的价值倾向的影响,因为大家都认为一年的头一个月即正月是一整年里影响最大的时间段,于所谓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很多村子都将自己村的“公期”定在了正月。

公期所祭拜的神明种类繁多,有历代开发海南的将领,例如冼太夫人,汉朝的两位伏波将军;有海南民间的神话传说例如,昌化大岭的神山化身,神山广德峻岭明王(昌化老爷昭德明王);也有祭拜海南当地人物例如澄迈的黄大将军(澄迈罗浮村),澄迈山口的林大先生,文昌锦山的韩显卿太守,文昌锦山的洪真懋将军,莫氏水尾圣娘,明朝海青天海瑞,这些都是由人转换为神;定安冼太夫人,定安虞美夫人;也有历史人物,关胜帝君,岳飞,孔子;更有道教体系的神明例如妈祖天后娘娘,正一教主张天师,玄坛元帅赵公明,万天雷首主令邓天君,师祖五显华光大帝;还有就是各家先祖,各个姓氏的先祖;有的神明有其历史背景,有的则是无从考究,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保佑落风调雨顺,子孙平安这样就足以。
整个海南岛,大到每个县城,小到每个村庄,所供奉的神明数量不同也很少是一模一样,或许有一位重复,但是绝对不会每位都一样;这是由于各个村子之间的风俗决定的,而且之所以供奉这位神明,也必有其背景意义,这些都是值得考察和探究的。
在整个海南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冼太夫人,其庙宇在海南数量应该是最多的,有的地方就算不是主神,也会陪祀供奉;水尾圣娘作为乡土守护神,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庙宇,更甚海外华人还把庙宇请到了国外;峻岭明王是昌化大岭的山神,更是一位海神,是海南渔民出海祭拜的对象,也是海南道教发展的见证。
海南很多地方把守护一个区域的主神称呼为村主、境主、峒主、市主,就好像是一个行政单位,负责守护这个区域;或许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所划分的级别、区域不同叫法或许就不一样。而这位境主可以是你自己祖先(各姓氏最早入琼先祖)一般这种是以同姓村子为主,也可以是别的其他神明;但是多姓村子一般是以其他神明为主,自己祖先为辅;而且境主庙有的时候也不是以村子为单位,可以一个村子一个庙也可以是几个村子一起供奉一个庙,但是有各家宗祠只要是同姓一般村子都会有。而祭拜的主神是男性,则成为公期,如果主神是女性神明则叫婆期。
每个地方的境主是固定的,但是人可能会迁移因此你迁移到了别的地方,祭拜当地神明是一种尊重当地风俗,也是对神明的敬畏;但是不可忘却你人虽然搬走了,但是你的根没有搬走,你的宗祠还在原住地,因此原住地的境主还会保佑着你,管着你,除非你把户口换掉。
冼太夫人对海南的发展和贡献是无可比拟的,但是就这样把公期祭拜的对象说成是冼太夫人的手下,或者是冼太夫人手下女将领多而叫婆期,这个就太绝对了。
一说到公期,就得说海南琼剧,很多意义上是公祖或者婆祖养活了琼剧班,一般公期都少不了搭台唱戏酬谢神明,而说到琼剧就得说海南的八音乐了。

灵活的胖子(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