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历史人物 杨培芳 卢寿椿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杨培芳★ 生卒年不详,字芝田,榔社村人,附贡生。就读英德会英书院时与同学杨模、朱士林、罗培青等人倡筑马鞍山义冢。杨在青塘倡建昌平文社,使社会风气大变。清光绪三年(1877年)滃江洪水成灾,杨坝等村饥民百十成群,杨出谷百余石赈济。杨还与其兄杨培植出资修建楼子背义冢,收葬遗骸200余具,并拨田亩每年祭祀之。

★卢寿椿★ (1879—1938),青南村石桥塘村民小组人,其父卢运南是光绪年间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寿椿参加县会考,被录为庠生(秀才)。光绪二十八年起先后在广州陆军中学和武备学堂读书。光绪三十三年春到日本经纬学堂留学。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走上国民革命道路。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为推翻清政府,于同年10月组建北江游击大队,亲任大队长。宣统三年带领游击大队600多人攻下韶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33岁的卢寿椿出任英德县民政长(县长)。

次年2月调任曲江县民政长。民国3年弃政到广州市开医馆,经常对付不起药费的贫苦百姓施医赠药,因而享有很高威望。民国7年广东省卫生厅举行中医师考试,被聘为评卷委员。民国16年冬,邑人有创办中学之议,卢寿椿、杨锡猷、谭友凤等为筹备委员。卢经数月辛劳,选定近圣书斋(今市教师进修学校右侧)为校址。民国17年夏,由48乡代表公选卢寿椿为英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自此,凡学校行政、训练、体育之实施,课程和教学方法之采用,图书、食品、设备之购置,无不悉心操虑。民国23年当选广东省第二届参议员。民国27年回家养病,因肠胃病发作辞世。

张纯翠233(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