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山看美女,到梁山看好汉

家乡区县: 湖北省宜都市

宋山简介

 宋山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宋山是一座“香山”。这里檀香扑鼻,四季花香。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 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百亩“方向竹”,森林覆盖率达到100%。宋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园,竹, 是森林中的一个庞大的家族。据宋山森林公园景区调查,宋山森林公园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罗汉竹、紫竹、 茅竹等数十个品种。因此,到宋山森林公园旅游,赏竹,也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

宋山园内风景 宋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园,竹,是森林中的一个 庞大的家族。据宋山森林公园景区调查, 宋山森林公园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罗汉竹、紫竹、茅竹等数十个品种。因此,到宋山森林公园旅游,赏竹, 也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宋山是一座“香山”。这里檀香扑鼻,四季花香。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 百亩“方向竹”,森林覆盖率达到100%;宋山是一座“圣山”。宋太祖赵匡胤为佛寺题写“圣”字匾,名刹法泉寺,香火鼎盛; 宋山是一座“长寿山”。法泉寺千年神龟待人揭秘。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使宋山人大多长寿。 宋山内还有名吃“宋山十大碗”、千年垂枝银杏“长寿汤”、帐蓬式宾馆“野人巢”、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宋山十八课”等名扬全国。

宋山主要景观

古银杏

一株千年古银杏,枝条不是上指或横生,而是如柳丝一样下垂。这株名叫“垂枝银杏”的古树,最长的垂枝长达5米以上,微风吹过, 满树的垂枝如柳絮飞舞,如海带倒悬,如满面流动,如绿绸漂洗。银杏树又称为公孙树,当地人称之为白果树。宋山垂枝银杏, 生长在宋山森林分园海拨300多米的法泉寺前,树高25米,胸径粗1米,冠幅20米,约有垂枝万条,从远处看, 垂枝银杏如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魔菇,又疑似一棵伞状树冠的桂花树,从近处看,万道枝条密密地下垂,酷似粗壮的柳丝,又如绿色翡翠心帘, 如果遇到挂果期,繁茂的园园的果实,如葡萄一串串吊在枝条上。垂枝挂着绿叶,一串串一串串,尽展柔顺之美。 松涛苑:“松涛苑”是宋山一绝。海拨高300多米,集中生长着258亩约20000多株马尾松。形成了遮天蔽日、直插云天的壮丽景观。 但这并不足为奇,神奇的是松涛苑的气象变化。早晨的松涛苑,轻雾弥漫,阳光射入林中,形成万道光柱,如梦如幻:风起时,万 枝起舞,松针如涛,松涛苑如大海涨潮,传出“歌声”一片,时而如万哨齐鸣,时而如狂浪排空,时而如万蜂归巢。风静时,万树挺立, 穆威然,如大战时临战布兵;雨落时,松涛苑雾山云海,山上堆云吐雾,高耸入云的青松时隐时现,藏着露脚,如舞白练,如洗白绸; 夏季里,野鸟山鸡,在林间自由出入,谈情说爱,唱歌跳舞。游人们在树下享受阴凉;饮酒赋诗,乐而忘归。冬季里,松针翠绿如春, 为宋山撑起一片葱绿,如遇冰雪,苍松托起白雪,如张开无数把白色的伞,又如开出一朵朵巨大的梅花。

方向竹

竹, 是森林中的一个庞大的家庭。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罗汉竹、紫竹、箭竹等数十个品种。 因其生长有神秘的方向性,亦称“方向竹”。宋山森林公园之竹,有同一种共同秉性:修长、挺拔、有节,是人类颂扬美德的一种最洽当的喻物。 其实,细细观之,每一种竹,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宋山森林公园细细密密、低低矮矮的箭竹,如茅草般,将一片片土地封得严严实实, 但它们不为低矮而自卑,而是将一支支箭头,射向天空,为野鸡野兔等一些小动物提供着避难所;窝竹是一种“家庭观念”非常强的竹子, 它如秧苗一样,一窝窝地、一团团地聚在一起,长长的竹节,常常是山民做竹笛和竹箫的材料,在山民手中,一节窝竹, 就能生长数不尽的歌;紫竹,则是宋山的黑色娇子,除叶片外,竹杆都是黑色,如漆过一般,它虽很黑,却很受农民喜爱, 传说这种竹可以避邪,驱赶疯狗;楠竹则是宋山森林公园的伟男子,高高大大,齐齐整整。

 

香山

 神秘檀香待人闻宋山有一种最神秘的香,无踪无形,不知其所以来,其香味有一种檀木香味,因此,人们称其为檀香。 但这种香究竟从何而来,因何而生,也至今是一个谜。这种香出现在宋山半腰的听涛苑西门处,走到这里的人们, 时常闻到一种像夏天紫檀香扇的香味,淡雅而清新,有种淳厚的沉迷味道。这种香脾气也怪异,时隐时现,漂泊不定。 宋山野外生存基地教师刘锦义几乎每次进入听涛苑都闻到了这种香味。但这种香漂浮不定,时隐时现,致使一群人一部分人闻到, 而另一部分人又闻不到,香气有无的争议也就在林间发生。而宋山的老人们则说,那香气只有有缘人才能闻到。 有的人在一时间可以闻到两三次,有的人却只能闻到一次,然后就闻不到了。有的人满处寻求却闻不到一丝。 听涛苑是一片松林,松树平均高达二、三十米。在听涛苑西门,有一位唐朝高僧圆寂于此,因而檀香的出现也就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香气也从此静静而发,似乎随处可寻,却又似乎哪里都不能觅到。老人们说,老人闻到了檀香是福气,年轻人闻到就是运气。 香气的存在是不容置易的。解开檀香之谜,相信也不会久远。只要心如止水,心如明镜的人,真正悠闲自然的人,是可以察觉和感受到的。 而只有怀着这份心情的人,才能真正地溶情于山水,真正地忘情于山水。而这样的游客才是真正的有福气和有运气的人啊。 也许西门檀香便在这时候悄悄守候于你身旁了。

圣山

法泉寺一侧,有一处用秦砖汉瓦砌就的“寻古墙”,初看还以为是一处仿古建筑,细品,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墙壁, 而是一道集宋山之古迹的实物墙,是一本记录宋山沧桑的立体“史书”。将砖石文物遗存按古代风格建成“寻古墙”, 变成一道景点,并使零散的文物得到保护,是宋山景区的一大创新。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的宋山,古称蒿山,因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赐过“圣”字, 又被人称为“圣山”。当你走近“寻古墙”,这些被风啃雨蚀的石碑,会告诉你:宋山是一个古老的山,是一座笼罩着佛教文化气息的“圣山”。 文革时期,寺庙被毁。2001年,法泉寺大雄宝殿得以修复,并修“寻古墙”,将自古以来遗存的碑刻、石雕等集中于一地,加以保护, 以见证宋山的古老。宋山“寻古墙”由四个部分组成,呈门字状分布,墙上盖有汉瓦,如明清垣墙。正面主墙高2米,长5?8米,嵌有大小石碑9块; 左墙高1?8米,长4?7米,嵌收碑刻5块;右墙为两个黑板报式的方块组成,每墙高2米,宽2?1米,嵌碑刻6块。在寻古墙的后面,还有5块石碑, 月亮井至龙井路途分布有6块完整石碑,3块残碑。此外,在大雄宝殿还存有碑刻3块。碑刻之多,可见昔日宋山的气象是多么繁华。

寿山

在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6个,39户人家169人中,年过7旬的老人有41人,占人口总数的24%。这个长寿之地就是 长江与清江交汇的宋山。宋山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宋山冲,山顶海拔460米。系湖北省批准的自然保护区,长江与清江绕山而过,植物繁茂, 其森林覆盖率95%以上。在宋山山上山下,居住着39户农民,几乎家家有长寿老人。法泉寺98岁高龄的王彩清,除耳朵有点聋外, 眼晴还十分好使,经常与邻居打牌,洗牌手不抖,看牌眼不花,平时还能吃炒豌豆和烧包谷,常帮家人干点轻松活儿。93岁的李发秀婆婆, 也能在家帮忙干些家务。94岁的王德英,身体非常健康,在家挖田、种菜、挑水,挑粪,样样事都干,平时,还要服侍74岁多病人儿子。 93岁的刘正秀,90岁的李长魁,也能干些轻松的家务。因此,宋山被人称为 “ 三峡长寿山 ” 。宋山之人为何长寿?各种说法都有: 据原宋山冲村党支部书记王同尊老人说,宋山植物丰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相传古代就有王妃在宋山法泉寺带发修行,住在宋山的居民, 很少有人打针吃药,茂密的森林是宋山人长寿的原因。有人认为宋山森林具有高效杀菌功能,一些有害物质被森林清洗,使人不易得病; 有的认为是宋山人的自身体质优良,又经常劳动锻炼,延长了生命周期;有的认为是宋山水含有使人健康长寿的营养成份,常饮宋山水, 自然就健美,因此又有人将宋山泉水称为 “长寿汤” ;也有人认为是宋仙女升仙后,使宋山有了仙灵之气,这种仙气对宋山人起着保护作用; 还有人认为,宋山法泉寺传袭上千年,其山也有了佛性,佛光护佑着宋山人…… 有关宋山人长寿之谜,宋山冲百岁高龄王彩清则是这样说的: “是秦始皇封了五种荆条树护佑宋山,才使宋山人长寿的。” 王彩清老人还向人们讲述了“五荆”的具体名字,即指牛荆条、黄荆条、花荆条、 茶荆条、柳荆条。由于 “五荆” 护宋山,使宋山没有山洪、没有地震、没有瘟疫。在民间传说中,黄荆条等都是避邪之物。到底这“五荆” 与宋山长寿之间有什么联系,宋山人没有人答得不上来。民间传说也好,专家推测也好,宋山人长寿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只要能长寿就应该有 其科学依据。有关专家认为:一是宋山自古森林资源丰富,植被好,无任何污染,所以对人的生存有利。二是宋山人常年爬山,身体得到锻炼, 但山不高,体能消耗的强度不算太大,运动非常适度。三是水质好。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最关键的元素。宋山的水质含有对人体有益多种矿物质, 因此也有益于人们延年益寿。

梁山简介

 梁山位于鄂西宜都市西南32公里的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其山势雄奇,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着1500年宗教历史,山麓有佛教观音禅寺, 山顶为道观金顶。

梁山又名筐山,清康熙《宜都县志》载:“荆州图志称,宜都有高筐山,相传尧时大水,此 山不没,如筐篚然,故云”。清同治《宜都县志》又载:“梁山为邑中诸山冠,环大梁、群小山皆拥戴朝拱。”故名大梁山。 梁山方圆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奇峰耸立,形如石笋,除南坡稍缓外,其余皆似斧劈刀削。上山独路险峻,有石 质台阶千余级,登上金顶可鸟瞰群峰拱卫,纵观层层云海,聆听阵阵松涛,还可观长江,览陆城,望峡口,放眼荆沙及湖南澧县一带。 梁山北边悬崖下20里长的探母沟,沟内古木参天、绝壁高耸、洞穴幽幽、溪流潺潺,是旅游、探险和避暑之胜地。

梁山宗教活动

梁山宗教活动始于梁武帝(公元502年), 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传说梁山与武当山同为一祖师菩萨,朝梁山,暮武当,显灵二刹。 所以朝梁山的香客往往是星夜上山,争烧次日的头柱香。梁山山麓又名观音阁,据梁山谱人相传,观音阁自唐代出名,至清末, 觉先和尚将其辟为丛林,建筑规模甚为宏伟,宽敞高大的神殿前后三重,十二间,还有方丈室、客房、卧室、厨房及其它生活用房。 庙旁还建有一所“崇善学堂”,吸收善男信女的子弟和小沙弥入学读书。今天,观音丛林处已恢复建成大雄宝殿,其它殿堂也正在恢复之中。 从观音阁至梁山金顶,俗说七里零三分,沿途人文景观甚多,有梁山腰的“关庙”和千年古桂、打子岩、天池、龙眼、藏经洞、观音梳妆台、 梁山巅的“祖师庙”和梁山背后的龙头香。“千年古桂”传说为梁山第一代圣人所栽,据测,超过1400岁,如今虽饱经风霜,却看似风华正茂, 凝集了梁山之灵气,是朝山之香客必拜之“神树”;用石子抛向二、三十米开外一突兀扁圆形巨石 ,击中者能求子如愿,俗称“打子岩”; “天池”是梁山上一雷劈水池,从未干过,而且还有一条巨龙“龙”视眈眈地守护着她;“藏经洞”位于梁山西面悬崖下, 相传为梁山和尚藏经书的地方,也有说是当年白莲教义军临终之前埋藏金银财宝的地方,所以又名“藏金洞”,此洞至今仍由三合土封堵洞门, 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观音梳妆”其实是巨人般的石女面对着一面十余丈高的椭圆形镜子,在精心梳妆打扮;金顶约300平方米, 建有道教的无木“祖师庙”;“龙头香”是金顶北坡下海拨888 米处的一块长在悬崖上的奇石,形似龙头,因而得名。

cookies(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