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眼界定方向 更新观念树信心

家乡区县: 新疆麦盖提县

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23日电(记者于涛 符晓波)“我从没想到,高速路跑起来这么快,高科技离我们这么近。这次自治区经信委住村工作组带我们逛喀什,让我充分认识到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以后得好好学习新事物,不然就更落伍了。”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农民佐拉·阿布拉告诉记者。  为让农村“四老”人员直观感受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树立发展的信心,4月21日至22日,自治区经信委住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工作组带领当地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四老”人员,以及部分村干部、妇女代表、宗教人士一行21人,走访了南疆经济发展核心区喀什市。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住村工作组成员余洁表示,通过举办“四老人员逛新城”活动,让参加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新变化、正能量告诉村里的其他人,为当地村民打开一扇了解新疆繁荣稳定的窗口;同时也希望借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走出农田,积极树立崭新的生活理念,去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自我。

在两天的时间里,自治区经信委住村工作组带领“四老”人员走访了工业园区、农牧业合作社、升级改造后的喀什老城等10多处地点。“四老”人员们表示,这次参观学习开拓了眼界、更新了思维,也为自己家乡的发展选定了方向。

得知工作组要带着大家逛喀什,人们都非常兴奋。21日,天才蒙蒙亮,老人们便汇集到村委会。一路上,老人们欢声笑语,尤其看见汽车在新建成的喀麦高速上飞驰,更是赞不绝口。72岁的老党员买买提·阿西木告诉记者,他上次去喀什的时候,还是几十年前,“那时候进城需要先走路、后乘船、再坐车,从天明走到天黑;现在全程居然只需两个小时,社会进步真的太快了。”

喀什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后的第一天,便迎来了这群特殊的“游客”,这让保税区工作人员米热卡米力江非常高兴,“喀什综合保税区的运营是我们喀什经济建设踏上新征程的象征,我希望这些老人家回去告诉更多的人,我们的喀什、我们的新疆将会越来越富足美好。”

工业园区内,一排排巨大的厂房、一条条整齐的管路,让老党员依明·木明感慨万千,“多亏来了经信委的工作组,才让我们真实见到了现代化产业。我回去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技术,去大城市发展,向现代生活看齐。”

老人们走进了一家制作电脑、手机配件的电子科技公司,厂房大厅里300多名产业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妇女代表努尔姑·阿里木发现,这里大部分工人都是当地的维吾尔族女孩子,她们每月近3000元的稳定收入,令努尔姑·阿里木羡慕不已,“我们村里也有一些女孩,年纪轻轻就在家待业,比起这些勤奋的姑娘,差距是多么大呀。”努尔姑·阿里木惋惜地说。

来自广东潮州企业负责人陈东升说,这家电子科技公司员工全部来自附近农村,“我们既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又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要勤奋肯干,在这里都可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看到这些年轻的身影,村委会副主任努尔买买提·阿布度塞买提同样也心有感触,“作为村干部,我回去后一定发动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去大城市工作。我相信只有接近这些现代文明才能赢得未来。”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喀什老城,两旁富有民族风情的小楼、琳琅满目的店铺,让老人们目不暇接。喀什老城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武勇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喀什老城的道路拓宽了,上下水疏通了,去过的棚户区变成了如今的“别墅区”。达吾提·马木提告诉记者,过去他曾来过老城,“那时候道路狭窄,污水横流。现在这里环境优雅、景色迷人,就像走在一座花园小镇里。”

针对库木库萨尔乡农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现状,自治区经信委专门把“四老”人员带到喀什市色满乡提坎贝西村,学习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经营方式。提坎贝西村胡什太木农业合作社参与人员达80多人,主要种植大蒜、萝卜、香菜等品种。合作社法人代表穆沙·艾山介绍,目前全社已经形成了一条以蔬菜批发、销售、冷藏为主导的绿色产业链,“我们每天向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等地运送蔬菜3卡车,有些社员亩产年收入达1万元。”

对比当地合作社的经济收益,作为种田能手的艾山江·艾买提开始了反思,“我们村里的水土都不比这里差、农民也劳作,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好的收益,我觉得关键还是生活理念问题。”在田埂上,艾山江·艾买提认真聆听穆沙·艾山的管理模式介绍,因为时间短暂,他还专门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准备日后慢慢求教。“没有现代化的理念,农民受累又受穷。我想回去之后,也发动村民们建立一个自己的合作社,把我们村里的蔬菜也销往全国各地。”艾山江·艾买提说。

“种地居然不用土?”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里的无土栽培技术彻底“颠覆”老人家们的“种田观”。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勇仔细向老人家们讲解了无土栽培、智能肥水一体化滴灌技术的优势,“比起传统劳作,新技术省时省工,可节肥50%以上,省水60%,非常适合干旱的新疆地区。”

宗教人士司马义·阿不都日依木手捧着“水里”长出的西红柿仔细端详着,久久不愿放开,“我们这代人就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一定要下一代好好读书,多学新技术,不能再走我们的老路了。”

两天的时间很短,未来发展的日子很长。老人家们带着两天来的见闻,回到了家乡。吾斯曼·艾买尔说,这次参观学习对他的冲击很大,感觉自己封闭的脑袋被打开了,“我对现代生活的追寻将从这次‘逛新城之旅’开始。”

雨后彩虹(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