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厂为了赚取暴利,成批地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这种现象在温州地区尤为严重,在那里一切假名牌应有尽有。时间长了,全国都知道温州货不可靠,许多商店为了表明自己的信誉,都在店门口贴上“本店没有温州货”。温州货成为生意上的负招牌。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燃起一堆烈焰——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假冒劣质鞋被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当众销毁。这是惊醒温州人的第一把火。这把火在一夜之间,让温州背负了“假冒伪劣”的耻辱,品尝了信用缺失带来的苦果。
“当时群众对温州鞋非常痛斥,甚至可以说是望鞋生畏,所以在烧鞋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叫好。”当年在焚鞋现场拍摄的钱江晚报记者裘志伟告诉记者,这场大火之后,1992年又有一把大火,那把火烧的也是温州劣质鞋。由于新天龙商厦有不少温州鞋柜台,而杭州市消协和新天龙商厦经常接到消费者对温州鞋的投诉,于是该大厦决定把在这里销售的温州伪劣鞋撤柜烧掉。
1990年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到柳市打击假冒伪劣电器。那个时候,温州几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全国不少城市商场都拒绝温州产品入场,温州不少产品不敢打上“温州制造”的牌子。那段惨痛的教训,对温州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两把惊世之火让温州人痛定思痛,决心要重塑温州形象。为此,市政府制定了“打击、堵截、疏导、扶持”的“八字方针”,主动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到温州市联合打假。
199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1994年颁布《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以此加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分别用于“温州知名商标”、“温州名牌产品”的认定和管理,以示范性方式来引导强化社会氛围,推进、引导和扶持企业规范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为挽救温州鞋的危机,中国第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温州鹿城鞋业协会应运而生。这个作为民间组织的协会,组织企业进行质量自律,协助政府开展质量整治,并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作用。以此为始,服装商会、打火机协会、眼镜协会„„因为质量自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协会,温州成为全国行业协会数量最多、发育最成熟的城市。
“两把火烧出了温州人诚信的决心,促使后来温州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皮鞋,出现了武林广场的第三把火。”裘志伟说,在1999年12月15日,同样在武林广场,2000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伪劣皮鞋被烧毁,温州皮鞋从此被正名,温州企业用行动找回了信用,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
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温州人感觉到信用是如此不可或缺。2002年6月6日,温州市委召开建设“信用温州”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打造“信用温州”这张金名片。当天,温州企业倡议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温州信用活动日”。温州鞋革工业协会、温州服装商会等行业协会负责人在倡议书上签名。同年8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通过将8月8日定为温州诚信日的决议。同年8月8日,温州市第一个诚信日活动在松台广场拉开帷幕。在活动中,温州市组织了万人诚信签名活动,这是载入温州史册的动人一幕。
从这一年开始,温州逐步建立了以企业守信为核心,融观念、制度、机构等为一体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温州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收入温州市工商、质监、国税等13个部门采集的9.4万家企业信用信息,有关企业工商注册、税收登记、海关信誉度、奖惩记录、银行借还等情况一览无遗。温州的信用建设进入了一个日渐成熟、成效卓著的新时期:更加注重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现代信用理论和知识的应用。
作为三把火的现场拍摄者,裘志伟这样评价,这么多年来,温州在诚信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从鞋业产业上就可以看出。“大火烧后的感知带来了质量上的提升,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诚信的发展,相信温州今后在诚信方面的建设会越来越完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