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羊肉,俗称“手把肉”,是内蒙古地区广为流行的一道传统名菜。因食用时以手把肉,用刀割食,故称“手把肉”。它原是蒙族牧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制的一道家常菜。后来经菜馆改制,成为菜馆酒楼的名菜。清代时曾成为王府及宫廷名菜。特点:用羊肉加多种调味料煮制而成。成菜色泽呈红,汤鲜肉嫩,肥美适口。工艺:将体壮膘肥的小口齿羯羊肉切成若干大块,洗净,入清水锅煮沸,撇去血沫,加葱段、姜块、精盐、味精和裹有茴香、花椒、草果、山柰、黑胡椒粒的调味包,煮至羊肉断生取出装盘即成。食用时加鲜汤.........
莜面是内蒙古地区“三件宝”之一。民间“顺口溜”称:
冷调校面捣烧酒,
山珍海味都不如。
一口莜面一口酒,
香得人们口水流。
(——金保年《土默川风情》)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五十年代,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内蒙古视察,都主动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土默川三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
内蒙古--天然的草牧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凉晒牛肉干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因为原料是大草原上的优质牛肉,还因为他的制作工艺极其特别。草原上的空气寒冷而干燥,将新鲜的牛肉,在自然环境中冷冻,然后在通风的环境中悬挂4-5个月,这样的工艺不但使肉中的水份全无,油份也散失掉了,而且肉质变得相对松散,香味也凝结和浓缩,使得口味独特,浓香无比。
追溯牛肉干历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蒙古骑兵与牛肉干有着不解之缘, “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一头牛宰杀后,百十公斤重牛肉凉干后捻成沫后,只有十几斤肉沫,装袋后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冲饮。即使一时缺乏,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