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祠庙的来历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报德祠是一座受皇恩而建的祠庙,至今己有数百年历史。报德祠坐落在小楼镇腊布村的一条小河边,庙旁边就是一口古井和一棵枝叶不多,花朵也很少的木棉树,那口古井传说是何仙姑师傅麻姑打的,以前这一带村民生活很苦,麻姑就和村民捡木棉花,打水煲汤喝。而这棵木棉树据说是在建庙的时候一起栽种,有一段时间庙宇毁坏,木棉树也跟着枯萎了,有村民想砍这棵树修庙宇,结果斧头被弹掉,该村民手臂肿了一个月,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动这棵树了,之后,该树死而复活。

数百年来,历经多次修缮,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01年。祠庙虽然小,可青砖绿瓦,画檐雕梁,结构独特。清代前的碑记碑刻就有七块,是增城寺庙中保留碑记石刻最多的。报德祠为岭南地区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祠、塔、古建筑群,完整保留了岭南古建筑特色,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是一处颇有仙迹的地方。

这座建于700年前、庙顶全用木梁支撑未用一根钉子的古祠,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颇有来头。该庙是岭南唯一一座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建筑,非常罕见,分别代表佛教、儒教、道教。据记载,北宋以前,当地有土著人士建过积因寺,元代改建仓沮圣庙,明洪武甲子年增建了景星楼,洪武十八年奉旨建报德祠。古祠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塔有600多年历史。古祠内建有“武德阁”、“洪圣殿”、“颖川堂”等殿堂,摆放着多尊神像和佛像,仓沮圣庙还保留有宋咸淳进士李肖龙的《帽峰夏云》,广州听雨轩“五才子”于元末书写的《浪湖春水》、《石潭渔钓》等诗。旁边的一棵木棉花树与何仙姑桃、增城挂绿并称增城“仙花、仙桃、仙果”。

梧桐子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zengcheng.html
主页http://abc.wm23.com/luoyujuan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90595162
新浪微薄http://weibo.com/u/2990595162/home?topnav=1&wvr=5
网店http://meilishangchengv.taobao.com 微信号L_yujuan201314

娟娟(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