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于东北辽吉黑蒙四省区的西部,总面积9.0275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截至2012年6月,赤峰市总人口434.1245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方言为东北方言辽西口音。赤峰已有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属于东北经济区,是东北振兴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也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距离锦州港260公里、绥中港300公里。
地理位置
赤峰市地处自治区东部,地理坐标北纬41°17′10″—45°24′15″,东经116°21′07″—120°58′52″。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相连,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接壤,西、北与锡林郭勒盟毗邻。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东邻辽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锡林格勒大草原,交通四通八达。[1]
自然气候
气候条件
赤峰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2700—3100小时。每当5—9月天空无云时,日照时数可长达12—14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千余处,金属矿主要有铁、铬、锰、铜、铅、锌、钴、钨、锡、钼、金、铌等;其中铁、铬有探明储量的工业矿床,铁矿产地168处,矿石储量1.191亿吨,主要分布在克旗、敖汉旗、宁城县、松山区和巴林左旗。克旗黄岗梁铁矿石储量 1.08亿吨,占赤峰市探明储量的90%以上。赤峰市有铜矿170处,储量20万吨,以林西县大井子铜矿为主。钨矿主要分布在敖汉旗、克旗,位于敖汉旗的哈力海吐钨矿是自治区唯一的钨矿床(截至2010年)。贵重金属矿主要包括金矿、银矿和铂、钯矿。
动植物资源
据普查资料记载,野生动物146科551种。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有梅花鹿、丹顶鹤、白鹳、黑鹳、白鹤;二类保护动物有豹、盘羊、青羊、猞猁、马鹿、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黑鹤、白提鹤、黄羊、岩羊、紫貂、水獭、百灵鸟、红嘴鸭等。其中兽类253种。赤峰市有野生动物551种。其中兽类46种,野生禽类253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等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豹、黄羊、猞猁、马鹿、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头翁、白枕鹤、百灵鸟等10种。赤峰市野生动物的种类多、品种全。兽类占内蒙古自治区114种43%,占中国兽类种数的10%左右。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禽益兽有22种。
赤峰市地处欧亚草原区和东亚阔叶林区的接触过渡地带,并与华北、东北、大兴安岭和蒙古植物区交错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野生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赤峰市共有野生植物1863种,分属118科,545属。其中草本1513种,乔木96种,灌木232种,藤木22种。其中586种植物具有野生药用价值;739种植物具有饲用价值。
农业资源
2002年,赤峰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 48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 241万亩。赤峰市粮食产量达45.38亿斤,其中:谷物产量为41.61亿斤,豆类产量为2.57亿斤,薯类产量1.2亿斤。经济作物有升有降,油料产量为0.74亿斤,甜菜产量为5.43亿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饲料作物所占比例已由5年前的13%提高到2002年的16%。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作物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其中水稻、玉米使用优良杂交品种的比重达80%和90%以上。
2002年,赤峰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为834.45万头(只),牲畜存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草场超载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而从效益指标来看,牲畜总增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1万头(只)。能繁殖母畜存栏达331.5万头(只),畜群结构更趋合理。2002年牧业年度牲畜统计数据显示,赤峰市牲畜良种及改良种比率为84.4%,基础母畜比重达41.3%。
旅游景区
辽上京遗址
2002年,国家文物局在认真考察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1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唯一项目被列入其中。辽上京遗址保护工程包括一整套系统工程, 其中重点项目有辽上京防洪大坝、周边环境治理、对古城内部的考古挖掘、辽上京遗址展示园区的建设等,预计经5~10年的建设,将使辽上京遗址保护工程初具规模。
辽中京遗址
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以西约15公里的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的老哈河北岸。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重要作用。[2]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地处克什克腾旗西北部,浑善达克沙地边缘。该地植物区系复杂,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多样性和脆弱性,同时具有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沙地云杉又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好该地区的沙地,云杉及其它动植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曾批准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赤峰市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是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证实,这里有6个植被类型,36个群系。有野生高等真菌53种,苔藓植物176种,有10种为珍希濒危种。野生维管束植物665种,具有国家级保护价值的植物9种。有鸟148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5种,野生哺乳动物37种,国家二级保护哺乳动物3种,有4种哺乳动物和25种鸟类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赛罕乌拉是契丹族的故土和发祥地。保护区境内至今尚留有辽代庆州城遗址、 辽代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庆州白塔)、辽庆陵、金代界壕等文物古迹。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充分感受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保护区内设立了三个生态旅游区,建起了容纳2万余号标本的野生生物资源博物馆。
山峰达坝
赤峰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造就了多山的地貌。赤峰市的山峰达坝(达坝,蒙古语。意为有山口的山)分属于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两大山系,大兴安岭山系的最高峰(2090米)就在赤峰市黄岗梁林区。一些山势挺拨,林木茂密,风景秀丽,古迹遗存,可做为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红山、马鞍山、黄岗梁、茅荆坝、罕山、乌兰坝、台香山、大黑山、玉女峰(棒槌峰)、遮盖山等。
第四纪冰川遗迹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等地多处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及其冰石林、角峰、石河等是“国内外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特征十分明显的古冰川遗迹……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
沙地风光
赤峰市西拉沐沦河两岸,是著名的科尔沁沙地的组成部分,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翁牛特旗的其甘、布日敦、勃隆克山等地,是典型的科尔沁沙地发育区。到此旅游,既可以一睹“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沙漠风采,又可以体味沙漠与绿洲、湖泊相生相伴的沙地独特景观。
热泉和矿泉
赤峰市有3处热泉。克旗热泉出口水温87℃,宁城热泉出口水温96℃,敖汉热泉出口水温66℃,均含有放射性气体和多种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医疗价值高,开发潜力大。这三个地方都建起了不同档次和规模的旅游疗养设施。右旗毕图矿泉为冷矿泉,有“六味神泉”之称。含锂、锶、锌、镁、钼、硒等6种微量元素,在全国乃至世界罕见。
贡格尔草原
赤峰市草原面积广大,著名的草原有贡格尔、乌兰布统、巴林和海哈尔塔拉草原。贡格尔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位于克旗西部,面积480万亩,生长着70余科500多种野生植物,哺育着300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着130多种鸟类。绿草碧波、牛羊遍野。充分展现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神韵。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朴实善良。到此旅游可以纵马驰骋,住蒙古包,欣赏粗犷奔放的蒙古族歌舞,品尝风味独特的蒙古族传统食品。贡格尔草原还是草原、湖泊、森林、沙地和历史文化等等多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冰雪旅游
赤峰市克旗的乌兰布统、达里诺尔、黄岗梁等地,地处高寒地区,每年积雪在半年以上,厚度达50——100厘米,可开展滑雪、雪雕、冰雕、冰帆等多种冰雪旅游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