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桂皮,学名:柴桂 ,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中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桂皮,广东民间叫“阴香”属樟科肉桂之一种。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产。用作芳香调味品,此外还可提取桂皮油,为食品工业之重要香料,亦入药。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
二.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或谷地的常绿阔叶林中或水边,海拔1180-1930米。
三.地理分布
产云南西部。尼泊尔、不丹、印度也有。
樟科乔木植物天竺桂、阴香等的树皮。天竺桂又称川桂、土桂皮,分布于中国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阴香又称山肉桂、连粘树,分布于中南及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四.品种分类
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清洁、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厚肉桂皮粗糙,味厚,皮色呈紫红,炖肉用最佳;薄肉桂外皮微细,肉纹细、味薄、香味少,表皮发灰色,里皮红黄色,用途与厚肉桂相同。
五.药用价值
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
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桂皮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陈代谢。每天在饮料或流质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对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预防作用。桂皮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通常在冬季进行采收,阴干后即可入药。同时桂皮还有药用功效,中医认为,桂皮性热,味甘辛、气芳香、无毒,具有暧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主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等疾病。[
受潮发霉的桂皮不可食用。用量不宜太多,香味过重反而会影响菜肴本身的味道。桂皮香气浓郁,含有可以致癌的黄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长期食用。桂皮性热,所以夏季应忌食。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少食。
六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
1.天竺桂皮层细胞稍小,排列不整齐,壁普厚,类方形,内含小方晶;中柱鞘部位石细胞2-10成群稀疏散在,不连成环,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8-40μm,壁多数较薄,厚约6-8(-12)μm。韧皮部石细胞少,有分泌细胞及含棕色内含物细胞散在;射线细胞含小方晶及砂晶。
2.阴香参见阴香皮条。(3)川桂皮层细胞较小,方形或类三角形,排列整齐,壁增厚或内壁增厚,有纹孔,含棕色内含物及草酸钙小方晶;有石细胞群散在,石细胞类圆形者,直径20-40μm,椭圆形者长24-72μm,宽20-30μm,壁厚6-10(-14)μm。中柱鞘部位石细胞少。韧皮部石细胞类圆形。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直径4-6μm,长方形结晶,宽4-12μm,长达28μm。化学鉴别薄层层析: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时时振摇,冷浸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液。另取桂皮醛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1μl的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液10-15μl,对照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展开,取出晾干,喷0.1%2,4-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