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延平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从古至今,它在延平农村农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华夏文化,特别是闽北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我区群众文化的根。做为该地区从事群文工作的同志必须长期地、自觉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和民间中去,去了解它们,挖掘它们,研究它们,从这些原始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中去发现它们闪烁、璀灿的艺术光彩,从而正确地引导它们使其发扬光大,并永恒地保留着它们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我区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精神支柱。其中民间艺术具有代表性的是杂艺类:
1、台阁
“台阁”是一种带有杂技性质的民间文化活动。“台阁”的构造和扮演有较高的技术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而且融合宣传教育意义。“台阁”的下端是一个高一米、宽一米见方的木框架,台的四周装有镂花小栏杆,台的中央固定一根弯曲成形分上下节的铁架,架上装有座位。上节一般扎着三、四岁小孩,下节扎着十岁左右的小孩或小姑娘。各自打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通过用衣服或其他物饰掩蔽了铁架,装扮出如:“太公钓鱼”、“哪吒闹海”、“卧薪尝胆”、“相和将”、“张良拾履”、“鸿门宴”、“诸葛祭风”、“貂蝉拜月”等剧中人物形象。“台阁”既形象、生动、欢闹,又寓教育意义。
延平区的许多乡镇都有类似“台阁”的表演,但峡阳镇的“台阁”较为规范,而且流传的时间也较久。它是深得峡阳周围百姓喜欢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
2、游蛇神
游蛇神可以说是樟湖镇独特的崇蛇民俗,游蛇神的前几天,镇民们到田野、山间里去抓蛇,把抓到的大蛇、小蛇放在蛇王庙的蛇缸里,缸是特制的,约一米高,上有盖,缸沿着通气孔。
七月七日这一天,镇民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蛇王庙烧香拜神,蛇王菩萨出巡境内时,一大清早蛇王庙前就排成了长队,鸣锣开道号声阵阵,旗幡招展,此时出巡队伍中人手一蛇,奇怪的是这一天的蛇不伤人,游蛇神者将蛇握在手中、缠绕在臂膀上或盘绕在胸前、项间,更有甚者与蛇亲吻,千姿百态,情景十分奇特,紧接着蛇王菩萨被抬着与游蛇队伍浩浩荡荡在集镇中穿行,各家各户门户洞开,以香火鞭炮迎接,善男信女恭敬而立,视蛇为吉神。游蛇结束,人们把蛇送到闽江水中放生,让它们再次回归大自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