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始创于1968年,原系南昌市第一中学迁农村的一部分,落脚于莲塘镇西面柏岗山,命名为“莲垦良种场五七中学”,1971年又改名为“南昌县农牧五七中学”,1972年再次改名为“南昌县教育学校”,直至1973年,才正式定名为“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1979年将莲垦中学学校初中部并入后,遂建成初、高中并重的县属普通完全中学。2009年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莲塘二中,交通便利,南昌市203,218,519,527,515路公交车可直达。学校占地135亩,现有74个教学班,251个教职工,4000多个学生,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琴房、舞蹈房、画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四季鲜花盛开,环境优雅,是南昌市首批绿色学校、南昌市特色教育学校、江西省青少年学生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棋院、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
建校四十多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个合格初、高中毕业生,特别是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累计有800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学科竞赛奖,3000多人被高等院校录取,其中袁伟、雷鸣、龚良儿等20多人现已获博士学位。
近年来,学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共筹集近3000万元社会资金,先后兴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大楼、校园文化广场,装备了微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逐步完善了硬件设施。
进入新世纪,学校八次荣获省体育运动和“三棋”竞争团体一,二,三名,87人次获省市体育运动会和“三棋”竞赛前六名,123位体育特长生、207位音乐和美术特长生被北京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录取;先后有4人高考总成绩列全县普通中学第一,有1200多人被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目前,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在以蔡厚志同志为班长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
莲塘第二中学发展简史
南昌县莲塘二中始创于1968年,原系南昌市第一中学下迁农村的一部分,落脚于莲塘镇西面柏岗山,命名为“莲垦‘五七’中学”,校园面积9公顷。1969年改名为“莲垦良种场‘五七’中学”,1971年又改名为“南昌县农牧‘五七’中学”,1972年再次改名为“南昌县教育学校”,直至1973年,才正式定名为“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学校创办时只有10个教学班,教职工33人。1979年随莲塘一中被定为重点中学并恢复高中。之后,莲垦学校初中部并入本校,遂建成初、高中并重的县属普通完全中学。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校园占地9公顷,建筑面积4.0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277人,74个教学班,拥有教职工222人,中共党员55名。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蔡厚志。
校舍
学校创办时,由政府投资,建有两栋两层砖混结构教学大楼和一栋平房教室,共计20间。办公室一栋12间,师生宿舍各二栋,厨房大礼堂各一栋,建筑总面积计6265平方米。1978年,新增厨房一个,校办公厂一间。1981年,兴建1栋三层教学大楼12间教室,教工宿舍楼1栋共12套,自来水塔一座,容量50平方米。1983年再建一栋三层教学大楼12间教室(后用于勤工俭学工厂,创办南昌县职业高级中学,1990年职高另办后归还)。1988年,在原水泥篮球场兴建一栋五层教育科技综合大楼。1990年、1994年和2000年学校采取教师集资学校补贴方式,先后改建了五栋教工平房宿舍,五栋砖混结构三至六层宿舍楼120套,使交工宿舍达到8栋。基本解决了教职工的居住问题。
1998年,改建旧礼堂和厨房成钢混结构学生食堂,采用微机管理。
2002年至2004年,学校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吸纳社会资金近3000万元,先后改扩建了一栋有70间标准教室的六层教学大楼和三栋可容纳36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同时,新建了学生第二食堂,全面平整了校园场地,铺设了水泥路面和地下电缆线路,增建了花坛绿地,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了校园环境。
教育教学
1. 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提出“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办学思路,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两史一情”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并强化了以党、政、工、团为核心,以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强调在养成教育上下功夫,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国旗法”的宣传与实施。
2. 学制变更和课程设置
学校自创办以来,均系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初中部,1978年秋之前为二年制,此后为三年制。高中部,1983年秋之前为二年制,此后为三年制。
开设的课程:1978年秋之前,初中开设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和农基课,1978年秋至1983年,上述课程除农基外,增开了生物(含生理卫生)课。高中阶段:高一年级开设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欣赏等课程;高二以后分文理科授课,文科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理科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学校还创办体育、艺术特色班,特色班除开设正常文化课外,还开设绘画、音乐、足球、篮球、举重、短跑等课程,成为南昌县教育的一大亮点。
此外,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均安排课外活动课,(课余兴趣小组)。自1995始,增设了电脑操作课,理化生实验课和英语听力课等。
3. 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校创办初期,执行的是原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使用省编“二二”制教材。1979年至1983年夏,使用全国编“三二”制教材。1983年9月份开始执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教育大纲,初中生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高中生使用全日制高级中学(必修)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4. 教学设施设备
建校初期,教学设备十分简陋,理化生实验仪器及体育器材均存放于一周不足20平方米的库房,大多数实验无法正常运行,教师们往往自制或采摘实物作演示。1983年,市、县教育部门拨款一部分,校自筹资金一部分,利用空置平房建成物理仪器室、生化仪器标本室各一间,使大小仪器设备增至1362件,价值8735.5元。
图书阅览室自1974年开设,藏书731册,设专人管理,面向师生开放。此后,学校不断追加投入,直至现在,图书资料已有2万册,杂志200种,报刊75种。
1989年,教育科技综合大楼竣工,建成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均配有实验准备室1间,仪器存放室1间。2000年,建成一座多媒体语音室,1996—2000年,自购电脑150台,建成计算机房2间,使信息技术课得以顺利开设。2003年,建成多媒体教室1间。
1999年,学校赤资50万元,建成琴房、舞蹈房、画室各一间,成立艺术部。
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基本齐全,1974年由市体委拨款1000元,师生齐努力,建成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自制单双杠、篮球架、并宾乒乓球台等。2004年夏,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重新平整了运动场,拟建成6条跑道400米标准运动场,增设篮球场4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