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梅花入画图

家乡区县: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在乌拉特前旗举办的“周经洛中国画作品邀请展”上,有幸看到周经洛先生创作的60多幅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只是先生所有创作中的一小部分。记者虽然对绘画不懂,但却被画中的一种恢弘的气势所感染,那梅花的繁茂和热烈更是深深印在脑海。
打开周经洛先生的一本画集,第一幅画就是千万朵红梅争奇斗艳,题名《怒放》,正像是怒放的生命,无休无止。接下来,《占尽春光》、《不与桃李混同芳》、《月下玉人》、《玉树临风》、《岁月不老》、《铁骨生春》……著名画家滑国璋称是“十万梅花入画图”。一幅幅梅花似乎在表现着艺术家的品格,梅花像人,人如梅花。

梅 之 缘

周经洛先生1942年生于江苏徐州,之后为躲避战乱,随家迁到安徽肖县梅村。在这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也因此与绘画结了缘。

梅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在周经洛先生家的后面有山,那山的一面像一块石板,一层薄薄的水顺势而下,如同平面的瀑布。村边有梅、有竹、有荷塘,小桥流水,情趣盎然。伙伴们在梅林中嬉戏,捉鱼捉螃蟹,捕蝉逮青蛙,到了晚上,摸蝉蛹。这给他留下了幸福的回忆。

周经洛先生与画结缘,除了自然的影响,还有文化的影响。肖县被誉为“国画之乡”,文化艺术之风繁盛。周经洛先生家教甚严,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亲有一位朋友肖龙士,是齐白石的弟子,后来担任安徽省美协主席,成为著名国画家。父亲让他跟从肖龙士从小学画,培养了他的绘画兴趣。

1954年,周经洛先生该上中学了,可是在那个年代,他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有海外关系而无法在当地中学就读。第二年,他为了继续求学,也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只身踏上北上的列车,到包头投奔大姐,身上除了车票,就只有2元钱。到了包头东河车站,离包钢大姐家还有几十里地,当时还没有钢铁大街,听见的都像外国话,一句也听不懂,雇了一辆三轮车,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没钱,终于还是找到了大姐。

周经洛先生顺利入了学。在包七中读初中时,他的美术天分就被发现,受到美术老师任开的偏爱。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包九中,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文体活动也丰富,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他表现活跃,经常组织文艺演出,还主办了校园文学园地———“百花园地”,有小说、诗歌、散文等。在有两块三合板大小的黑板上,他自己画插图,做编辑,每半月出一期,不但吸引了三个年级的学生,还吸引得老师连连称好。他成了九中的风云人物,小有名气。

学校还成立了美术小组,周经洛担任组长。这个小组的很多成员,后来都成长为颇有建树的名家。年纪比周经洛先生略小的刘大为,现在是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组员中还有滑国璋、潘志成,也是全国知名的画家。

高中的美术老师兰尚廉为人朴实、诚恳、刻苦,是一位深受同学们尊敬的好师长,从他身上,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周经洛由兰尚廉老师而认识了后来成为内蒙古美协主席的妥木斯,并得其教诲,在绘画艺术上深受其影响。

周经洛先生酷爱绘画,不论走到哪里,兜里总装着速写本,有空就画。课间操时,也会拿出本子画速写。先生说:“中学时代是愉快的,从小的绘画锻炼为以后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难得(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