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公园 折叠
原名人民公园。青城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呼和浩特青城公园部,中山西路,体育场路西,占地面积48公顷,园内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园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包钢开炉纪念钢锭等,杨柳参天、繁花似锦,百鸟啼鸣,是市内主要游览地之一。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折叠
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浑河北岸。汉墓是一座砖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绘满了精心设计的壁画,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职、车马出行、生产劳动、城垣府舍、历史故事等,共约50多组,形象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极为罕见的汉墓壁画。
呼和浩特老八景 折叠
1.青冢拥黛: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的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正南9公里处玉泉区桃花乡境内的大黑河南岸。相传是汉代王昭君的陵墓。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唐代杜信《通典》中最早记载了这座昭君墓,以后历代记载甚多。据说每到深秋,塞外一片枯黄,唯独墓上的青草依然保持绿色,所以被称为“青冢”。
墓表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占地约1.5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形制有颇多相似之处。墓前、墓顶各建六角亭。
2.白塔耸光:呼和浩特市城东郊18公里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万部华严经塔曾经是古丰州的名胜,今天,它早已成为呼和浩特的一大观光景点。
万部华严经塔始建于辽圣宗年间(983—1031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属于辽代丰州城内的一座佛教寺院,元代该佛寺称“宣教寺”。
该塔秘藏佛教经典《华严经》上万卷,故名“万部华严经塔”。塔内墙壁上保存有金代石碑6块,各层墙壁上有大量金、元、明、清各代游人题记,共200多条。
题记除有汉文外,还有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藏文、古叙利亚文及古波斯文等多种文字。
对研究该地区在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研究多种文字史和当时各民族间和平友好交往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3.虎头瀑布:小井乡塔坝村南虎头山东坡的瀑布。
4.牛角旋风:位于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水磨沟旅游区,西南有一座奇峰异景,一牛状的风蚀巨山尾西首东而卧,仰首处正好有两座小石峰似一对犄角直刺青天,
如同旋风扶摇直上,顶天立地,被人称为“牛角旋风”。
5.柳城荫绿:今天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两旁的柳树林荫道,上世纪70年代柳树被挖走。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连接新城与旧城之间的中山东路、
中山西路两旁的林阴大道。据史料记载:绥远城西门瓮城内,原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时,绥远城一带,缺水少树,“池雍泥沙,
地墟林荫”,为此,绥远城建威将军,集资带领八旗官兵,挖壕引水,在城西种植了3700多株柳树,此后柳树成荫,便成了当地一景。
6.杏坞番红(红杏遗村):呼和浩特旧八景有“红杏遗村”,就是指乌素图召,素有“杏坞番红”的美称。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
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召五座寺庙各有红墙环绕,寺庙附近林木茂盛,是呼和浩特市郊之游览胜地。
7.沙溪春涨:位于回民区的西河。一座300多年前修建、曾被洪水5次冲毁的古桥,近日在呼和浩特市扎达盖河上恢复它昔日的容颜,
这是座记录着一段辉煌历史的桥——庆凯桥。庆凯桥修建之初因靠近牛市,俗名牛桥,康熙三十五年由秀才李斗年、董义等人发动归化城内商民募捐修成,
始建于公元1696年,河流、月亮、倒影、流沙、牛桥构成当时一景,牛桥当时享有青城“石桥绕月、沙溪春涨”的美誉。
8.石桥绕月:位于回民区的西河,不复存在。
八景中柳城荫绿、石桥绕月已荡然无存,虎头瀑布、牛角旋风、沙溪春涨也鲜为人知,唯有白塔耸光、青冢拥黛、杏坞番红经久不衰,至今仍焕发着诱人的魅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