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子
做青团子有下面几道工序。第一,先到野外去采集一种叫水罗青的嫩草,去根洗净揉烂后挤出汁水,加少量石灰,把它放在面盆里澄清。第二,准备糯米粉和馅。用淘箩淘三四斤糯米,晾到半干后把它磨成米粉;馅可用豆沙或鲜肉。第三,做团子和蒸团子。和米粉时,温水中搀入一些澄清的水罗青汁水(底部不要),这样做成的团子就是青团子。把生团子放在蒸笼里蒸20分钟即可食用。青团子色彩鲜艳,有香味,人人爱吃。江南百姓一到清明节上坟,常用青白二种团子祭祀祖宗,表示祖先在世时青青(清清)白白。
田螺肉炒蛋
先取四五个鸡蛋,打碎后放在一只大碗里;再把田螺肉挖出来,去掉肚肠,切细洗尽后把它放在大碗里跟鸡蛋一起打烂拌和。接着把田螺肉和鸡蛋一起放在油锅里用文火煎成薄皮子。最后,加水加佐料盖上锅盖闷烧10分钟,烧熟后盛在碗里,放些香葱,就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上等佳肴。
香糍团
千灯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1966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千灯迄今。
熏青豆
熏青豆是江南普通人家的一种家常小吃,所用之豆是毛豆。入夏,农村的早地里,田埂上、屋前屋后,到处是一簇簇毛豆萁,上面结满了豆类。因此,熏青豆虽好吃,但由于原料普通,却是一种大众食品。而熏制青豆也不是一件难事。先是选毛豆,要挑成熟的,个大粒满的,但也不能老,须是青豆,老黄豆做不到青豆那样好吃。豆剥好后即放在锅里煮,水头要掌握好,水太多,豆的鲜味会浪费在水里;水太少,煮熟时会粘锅。煮沸后根据食者口味放些盐和糖,一般应偏甜些为佳。不要煮得太稣,煮熟即可。然后将豆倒在铁丝网筛上,摊匀摊薄,再放到炭墼上熏烤,不能熏黄,熏焦,但一定要熏干。熏好后,这种豆碧绿生青,咸甜适宜,软硬适中。香甜可口,小吃过粥皆宜。
腌酱瓜
腌酱瓜有三道工序。第一是做豆瓣酱。取五六斤面粉和成面团,搀入一斤多打烂的熟豆瓣,拌匀,搅和,把它们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熟面团搓细,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把它们放在小匾里,上面盖上麦秆,让它们发酵。约过半个月后,小面团四周长出了霉菌,变成了酱黄。把酱黄放在外面晒一二天,然后把它们放在淡盐水(水要开水,一斤酱黄加三四斤开水、二两食盐)的酱缸中,把酱缸放在太阳下曝晒,二三天后,用手把酱黄捏烂,六七天后,酱黄就在成了豆瓣酱。第二是制瓜爿。把生瓜剖开,取出瓜子,切去屁股,洗尽后放在缸里腌渍,晚上腌,白天晒,主要是去掉一些水份,二三天后就成瓜爿。最后是将瓜爿浸在酱里腌渍,四五天后即可食用。腌酱瓜最好在大伏天,这样腌成的酱瓜香甜脆嫩,作为吃粥的佐料,可增进食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