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随州就不得不提到编钟,和炎帝故里, 提起编钟,不知的人恐怕是很少,作为炎黄子孙,更没有谁不知炎帝,但问及编钟的出土地和炎帝的故里,答得上来的却不会很多,湖北随州,这个城市名声远不及景点的仅有二百多万人的地级市,犹如一粒藏在大海深处的珍珠,让世界从今天开始欣赏到它的芳容。
每年农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是炎帝神农诞辰日。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喜聚随州,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自东周以来,有140多种典籍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厉山。据《礼记祭法二十三》载:“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为缔造中华古国早期文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数千年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钦敬。随州民间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拥有会众千万以上的世界各地烈山宗亲会,每年均派团到随州厉山寻根拜祖。湖北另一处著名景点神农架也因炎帝神农氏曾在那里搭架采药而得名。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些出土的文物现今保存在武昌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在随州当地也可以去擂鼓墩现场感受古墓的原汁原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