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大云寺在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张法寺村东南,原来建有一座巍峨宝殿,即“大云寺”。
大云寺,重殿叠起,交绮对幌,是方圆千里众寺之中的名刹,高官贵人一生向往和游览的圣地。大云寺,昌于金,毁于元,重修于明并新建千佛阁。它历史悠久,许文人在此留下名诗绝句千古流传,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建千佛阁的动人故事。
千佛阁是大云寺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阁高近40米,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阁门朝南,阁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千佛阁”匾额一块,字迹雄健浑厚,乃是明朝著名书法家方元焕题写。阁内共分三层:一层是千佛塑像,二层做法事或念经,三层供游人观光用。千佛阁修建得高耸挺拔, 整个阁宇均为穿斗混合式梁架石砖木结构,栾拱曲伸自如,上面用红白颜色装饰图案,阁脊修得像翼翅般飞扬着。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整。千佛塑像,尊高3米,神态各异,有的雄壮威严像战场厮杀的猛将,有的庄重稳雅像儒家学士等等,千佛雕塑地栩栩如生,扣人心弦,游人速生敬仰之心。阁内能同时容纳千人以上。
从大云寺山门、东门、西门有三门直通千佛阁,长650米。每逢初一、十五男女老幼,携带供果,拎着锡箔银锭,香烛纸马,进千佛阁前来许愿。上几炷香拜佛,祈求心想事成。特别是农历8月8日至15日是大云寺庙会,全国的不管是高官、文人、富贾,还是平民百姓,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云寺大道两侧、大云寺院内及千佛阁周围的摊棚店铺鳞次栉比,人涌如潮,摩肩接踵,全国牲贩云集,商贾成河,买卖兴隆,一片升平景象。千佛阁香火极盛,点燃的香炷之气息,在几里地之外都能闻到。有明朝山东提学沈钟的 《游大云寺》诗为证: “满路飞香三数里,绕檐鸣铎半虚空。”
登千佛阁浏览四周景观最为壮观。晚上,游人登上道阁顶层,把拦而望,瞬时感到自己身在云霄,伸手能摘到星星的境界;清晨,一片片彩霞折射在晶莹剔透的露珠上,把游人带入色彩斑斓的仙境。如在不同的季节你登上道阁,四处环望,你会惊奇地发现,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精美画卷溢出你的眼帘:像夏季麦浪似层层金黄色彩云,飞翔在田野;秋天的谷穗,像一床硕大的丝绸,随风漫舞,令你睛中闪现出温柔、惬意的景象;冬季一场大雪,大地一片银白色,让游人抛弃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净化了心灵,还有村庄袅袅升起的炊烟,雄鸡黎明前在树梢上高昂地报时声,特别是站在阁上观望马颊河的日出,又是一番令人流连忘返的动人长卷,吸引着众多高官贵人结伴而来、乐不思蜀。明朝山东提学沈钟在寺休斋时的诗中最后写到:“除却灵岩堪伯仲,其它琐琐敢争雄?”
建国后,大云寺千佛阁己成为残墙横迹,被当地人开垦后种田。但关于张法师历尽险难修大云寺建千佛阁的传说,在夏津、高唐、平原、临清民间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明朝初期,山东莱州掖县人张福广从小立志要将世人救出疾病之中,他精心学医,苦于钻研,能医治许多疑难病症,学医有成后,他想找一个能施展自己医道的广阔天地。张福广在给一马商看病时,听说夏津大云寺是山东省众寺中的名寺,庙会时,每天游览的人数上万,这打动了张福广的心。在明朝洪武24年,张福广携带妇人徒弟福宽慕名来到此寺,看到大云寺已破烂不堪,只是基址尚存,而香火冷落。张福广立志将大云寺重新恢复往日的盛状。于是带领妇人、徒弟,打扫清理出一小殿居住的地方。张福广每日走进村庄,为老百姓看病施药,从不计较金银,而且药到病除,深受人民的爱戴。张福广的善医之佳名在民间传送甚远。当他看到只医治身体,不改变众生的心结时,他不听从家人的劝阻,为了众生就毅然皈依了佛教,人称 “张法师”。其老伴同时在距大云寺十数里的张姑庵出家修行。此事,很快传遍夏津、高唐、临清、平原等地。电影 《济公》中的井中取木,医治病人等故事都是出自大云寺的 “三和尚”,这个传说在我们这儿都已流传了几百年。
当时 “张法师”年老,将拓建寺院的事交给大徒弟福宽和信徒葛福正,经过70年的努力修建,建三佛、护法、大悲、五百罗汉称、金刚、后土、北极诸殿,共七座,其中千佛阁成为山东众寺殿之冠。左右伽蓝祖师共四座,钟鼓二座,僧房二十间,方丈五间。又在西南处设置僧茔一所,内坟塔四座,普同塔一座,厨房和浴室、露天晒谷场一处,所有法器都已齐全,所用的陶工、铸工、油漆工、花匠诸多方面都很完备。修建工程始于正统甲子而完于天顺癸未,二十年间,郡守徐君垠、县令薛君正前来赞助,施主吴福成见状,也慷慨解囊赞助。福宽遵守师父的意愿,率徒抓紧时间高质量地修建完寺院。寺院修建竣工后,张法师开心地笑着合上眼……
张福广重新扩修大云寺千佛阁的事,已记录明朝史册,他为修建寺院不辞万里治病化缘的故事,深受人们的敬仰。明朝翰林学士钱溥游大云寺登千佛阁后感叹地地说:“天下事未有不相济以有成,持实行以得众者也,而其巧伪之辈,方欲智笼天下以自私其不取败……故有感于天下之为事者,苟得善之实行加以问学之功,则何患乎事不足以有成?”张福广的故事虽说已过去几百年,但至今在民间渊源流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