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1799年-1872年),清代河北永年人,中国武术太极拳成名之关键人物,杨氏太极拳的奠基人物。幼时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铺“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由于陈氏太极的陈长兴经常借用陈德瑚的大宅授徒,杨露禅在陈氏师徒练拳时,便在一旁观看并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长兴发现,见杨露禅是可造之才,便允许他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得此杨露婵拜的陈长兴为师,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把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把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特点: 简化教学、从学者众, 以柔克刚、世称无敌。在太极拳流行的就是杨氏太极拳大架,有108式,46式,竞赛48式。最新套路为广州胡氏所创,为67式。
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把太极武术传播并发扬光大的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