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山晋梅,因生长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故称。蔡山位于黄梅县城西南约35公里,山中有一座寺院,名叫江心古寺。寺旁有一座供游人观星赏月的“摘星楼”。寺楼为东晋高僧支遁所建,寺旁的晋梅也是高僧亲手种植。常常是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据说是国内已知的唯一的一棵名副其实的“两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此梅自晋代至今有1660余年历史,为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寿星,是我国四大古梅之一,堪称国之瑰宝。
在四大古梅中,又以被称为稀世国宝、千古奇葩的晋梅为贵。蔡[2] 山晋梅,饱经风霜,皮褐纹绉、苔藓密布、古朴苍老、曲虬蜿蜒。树高近8米,扁圆形树冠,冠幅7米有余,全株朝北卧倾,枝条散垂。主干离地面1.1米处分二杈,分杈处围径1.1米。根部基本木质已蛀空透光,伤面约占心材的三分之一,但树皮基本完好,这是古梅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尽管古梅的主干在漫长的岁月中已部分被蛀蚀,分杈向南的大侧枝,仅存80多厘米长的残留断枝。但分杈向北是70度角倾斜的另一大侧枝,已成为这株古梅的主干。虽然下部皮破木腐,背面绿苔密布,显得干枯枝老。可是,在其顶端又长出4个斜上侧枝,组成了古梅的树冠。每年大寒至雨水期间,便白花吐蕊,幽香四溢,铁骨洁面,素质冰心。 这株古梅为晋代大和尚支遁所植。
据清光绪二年(1976年)版《黄梅县志》载:“蔡山寺在邑西南江畔古名江心寺……有支遁手植梅树一株,尚存,亦邑之名胜也”。清代杨自发的《江心寺》题壁诗,亦写了支遁植梅之事:“孤峰一角水之涯,灵鹫飞来立浅沙。浪打山唇潮欲上,天低楼角月初斜。谪仙(李白)泼墨还留石,支遁栽梅尚著花。却忆曹成谈往事,纪宫碑字绾龙蛇。”清代胡驾生在《蔡山寺·五律》中,还说支遁卒于江心寺:“旧识江心寺,曹王驻此山。北朝匡岳北,寺隐竹林间。太白诗碑古,支公骨塔残。故来寻旧址,不畏朔风寒。”方志和文人诗词都记载了古梅乃晋代高僧支遁所植,这些都是历史悠久的最好佐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