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折叠编辑本段
史前时代 折叠
今安阳县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遗址表明,在约25000年前至约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已经有人类居住。该洞穴遗址现在位于小南海西南的北楼顶山山腰上,坐西朝东,洞口约3米多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对洞穴进行发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此称为“小南海文化”。中国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相传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分别在位70余年。
先秦 折叠
安阳市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早期的商王朝频繁迁移都城。据史料记载,他们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区西北)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都城迁殷后,殷成为此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发动了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殷亡。近代,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其说有二,《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安阳”一名始见于史册。另《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王)攻邯郸,不拨,去……攻汾城,即从唐拨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即“安阳”之名是由“宁新中”改。
秦汉魏晋南北朝 折叠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邯郸郡。始置安阳县。秦末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邺,即今河北临漳西南)。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220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荡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577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大象二年(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得知杨坚有谋逆之意,发兵讨伐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
隋唐以后 折叠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近现代史 折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为河北道)。1927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