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景点——无名英雄墓

家乡区县: 湖北省通城县

位于湘、鄂、赣三省边界的幕阜山脉有座黄龙山,黄龙山巅有个天岳关,天岳关湖北通城县境内有座抗日无名英雄墓。
1938年4月,刚组建不久的国民党陆军第92师被编入第46军战斗序列,曾参加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武汉失陷后,该师撤至通城西南,据守天岳关一线,先后参加过九岭阻击战,通城县城攻夺战及锦山、铁柱港、咸宁柏墩、通山太阳山战斗。在历次战斗中,该师官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以身殉国者众多。他们的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爱国传统。为纪念抗战阵亡的将士,该师师长梁汉明于1939年5月,动用补发的8个月军饷,征集工匠百余人,历时8个半月,在天岳关建墓勒石,以旌忠烈。
来到天岳雄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斗大的行书字:“天岳关”。据说这是清末儒将李元度所书。

距关卡北面20米处就是无名英雄墓的入口仪门。仪门面东而立,高丈余。门楣正中阴刻隶书“无名英雄墓”,两端为石雕龙头;两边石门柱顶端为石雕军人头像,头像下面有一副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对联下面各有一位持枪站岗的军人浮雕。浮雕目光炯炯有神,威严地注视着前方。
入得仪门,便是宽敞而又陡峭的长条大理石墓道,沿墓道拾级而上,便可直达山顶——无名英雄墓主墓。
主墓成四方形,座南朝北,直眺通城。墓前为丈余高的青石板字屏,屏面上是蒋介石的亲笔题词“气壮山河”。
墓体为正方宝塔形,共五层,顶层是一正方形长条大理石墓柱。柱顶为一军人头雕,正面为阴雕隶书“无名英雄墓”,左侧为第九战区山岭长官薛岳题写的“浩气长存”,右侧为92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人类之光”。
主墓背面为92师师长梁汉明撰写的墓志铭:
“倭寇侵凌,国土沦陷。本师将士,负全民之重寄,抱杀敌之决心,衔命抗日,驰骋鲁鄂,与敌鏖战达十余阅月,奈我英雄,捐身躯,拼头颅,冲锋陷阵每多壮迹,迂回继袭突建殊勋。本师之能达成任务,迭奏肤功者,英雄之勋甚伟也。报国尽忠,丹诚昭于日月。舍生取义,浩气连夫乾坤。英雄身死矣,精神震铎寰宇。英雄气绝矣,遗烈彪炳千秋。寄忠魂有托,树后死楷模,爰于己卯五月,避天岳关之阳,建墓勒石,以旌忠烈。抚碑兴思,幕阜云黯。书帛著绩,天岳星辉。我后死将士,能不缅怀壮迹,勇赴事功,扫荡敌寇,复兴民族,以慰英雄在天之灵者乎?铭曰:壮志凌云,生活艰辛,连年长征,救国救民。昔同甘苦,今竟成仁。出师未捷,何堪先殉?求仁得仁,不负此生。忠昭日月,义泣鬼神。英雄无伦,崇高无论。万古凛烈,感召后人。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陆军九十二师师长梁汉明率全体将士建立无名英雄墓纪念”。
主墓两侧各有12颗子弹造型的大理石雕,颗颗子弹直指苍穹,象征着中**人保家卫国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主墓周围是大小高矮形状各异的碑林。共收藏着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谋长吴逸志、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第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第九十二师各级军官及当地军政要人为墓碑的题词400多块。
离主墓近百米、距关卡南方约30米处有一四角石亭,名曰:“永久亭”。亭身均为长条青石方架构,顶部盖以青石板。南面亭柱上阴刻一联:“英雄无名无以能名,烈士有功有所表功”。沿永久亭返回墓道的石板小路途中,有一座“孙大英雄”孙鸿基少校的坟墓,其墓碑高大宽阔,碑名清晰可鉴。孙大英雄身后布满了馒头般的坟墓,每座墓前立有一块“无名英雄墓”的小石碑。象潜伏待命的士兵,在孙大英雄的率领下隐蔽在茂密的棕榈、松柏林中,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li和城市的鱼(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