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据史书所载:汉献帝建安18年(公元208年),曹操败于赤壁,华容纳入东吴管理,由于其地“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且西北境内曾产盐(那时贩盐之利不逊于走私毒品),又有长江水道及洪湖河道运输之便。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监收鱼盐之利”,此为“监利”县名由来,实为政府督征税收之意。公元222年,孙权称王,便从华容县划出了监利县,此时,监利方才作为一个正式县名出现在历史舞台,据学者考证,迄今为止,这个名称已经使用了1800年。

  夏商时期,监利县属于古南蛮国。这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时代的小国,它的都城大约在今天余埠(监利)古井口南面约1里的地方。西周时期,监利称为州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时,楚文王将都城迁到江汉平原的西陲纪南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并吞并了周围的许多小国,州国也为楚文王所灭,监利全境便成了楚国的属地。

公元前576年,河南的许国遭到郑国的侵略,请求楚国保护,得到了楚王的允许,后经过很多周折,终于在公元前586年在监利境内建立了容城国,成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地,建立郡县制,这里为州陵县,隶属南郡(今江陵)。汉初,古容城地域出现了州陵县和华容县(湖南的华容县是在隋朝开皇18年才改称华容的,可能是袭用了这个芳名)。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公元 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从此,监利作为一个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

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于是监利就成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隋唐五代时,监利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后周时,曾一度将监利改为复州,宋朝时属江陵府。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设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又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蒙古人加紧进攻中国的南方,兵荒马乱,南宋政府自顾不暇而废置监利县。直到元朝末年,顺帝整饬南宋州郡时才又设立。明代监利属荆州府,清朝一直沿袭未变。

中华民国废府设道,监利属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后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监利县是红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的根据地。

沈枚(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