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第三小学创办于1957年4月,座落在织金县城东面,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环境幽美怡人。北面是织金风景名胜鱼山,西面是织金八大景之一的双潭对镜——双堰塘,南面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文昌阁。2003年9月,更名为“织金县第三小学”。2005年8月,学校易地新建,现址位于城关镇双堰塘,校园呈美丽的四合院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00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
中文名织金县第三小学
创办时间1957
所属地区贵州省织金县
目录
1办学历程
▪ 创建阶段(1957---1962)▪ 起步阶段(1962---1966)▪ 停止阶段(1966---1976)
▪ 逐渐发展阶段(1984---1986)▪ 迅速发展阶段(1986---2011)▪ 未来发展阶段(2011年3月--)2办学规模
3基础设施
4师资队伍
5办学目标
6办学理念
1办学历程编辑
创建阶段(1957---1962)
1957年4月时值反右斗争轰轰烈烈,织金县城关镇镇长熊俊清,指派部队转业的陈克祥同志组织人员将位于双堰塘之滨的古庙文昌阁改建成教室,开始筹建城关三小。于1957年8月,将当时的城南民中、城东民小、张伯含老师的私立民中三校合并成立了织金城关三小,把来自两个民中的学生根据成绩状况编入五、六年级,
shadow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把城东民小的学生和新招收的新生编入相应的一、二、三、四年级,一至五年级设为两个班,六年级一个班,共有11个教学班,学生310人,教师16人(其中公办教师2人,私塾先生14人),时任校长刘启先,教导主任陈克祥。尽管办学条件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模式陈旧,全体教师都尽职尽责,教学效果较好。
1960--1961年,时任校长郭永才,1961--1962年,时任校长兰文达。当时正值国家三年灾害时期,学校工作处于勉强维持状态,根本谈不上学校的管理与发展。
起步阶段(1962---1966)
1962--1964年,时任校长罗正明,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制定了教师坐班制度,要求学生6点20到校早读,7点正式上课,教师必须轮流值班守双堰塘,负责学生安全。同时,要求教师晚上必须到校参加集体备课和政治学习,并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学生怎样写应用文、如何进行文艺性课文教学、怎样教常识课文、算术基本概念教学、怎样教应用题、怎样指导学生编写应用题等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64--1966年,时任校长吴大全,教务主任谌贻仁。教学管理方面:把教师分为语、数初小教研组;语、数高小教研组。每周两次教研活动,教师管理方面:每周进行一次业务或文化学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积极争取资金修补了三个教室,改建了公共厕所,并在全校安装了电灯。正当三小的教育教学管理初见成效,教学质量有所改观之时,全国上下闹起了文化大革命,吴校长被打成走资派,三小的进步与发展就此搁浅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