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芳香气味可以称做“佐料”的蔬菜很多,如蒜、葱、姜、韭、茴香等,其中别名最多的,当数“香菜”了。香菜的别名有芫蓿、香荽、胡菜、原荽、园荽、芫荽、芫茜、胡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盐熟菜,但它的正确名字即“学名”应当是“芫荽”。
现在从南到北都在食用莚荽,尤其是作为面食的调味品,即使是隆冬季节的北方,也可在菜市场买到它。这样的莚荽,大都是种在温室里的,色绿质嫩,很有看相,不过,味道远不及露天种植的醇浓了。从味道的角度论,莚荽还是秋种冬春食且露天种植的最好。象红安秋种的莚荽,可以在露天越冬。在红安乡下,人家常是秋天种莚荽,一家种上一畦,冬、春随时可采食。乡下种的莚荽,如肥足水润,则棵棵壮硕,根粗且香。食用时,用铲子连它的根挑起来后,捋去须根,留下主根(这是精华),洗净供用,做主菜、做佐料都可。越冬的莚荽,叶片的颜色经霜后变为褐色和红色,植株也粗大一些,看相与大棚里的截然不同。有些细心的农家,冬天还会在莚荽菜畦上铺些稻草,这样,它的叶片冻死的就少多了。
“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辅主人”中的“荽”即莚荽。“物物蕃滋辅主人”,可见古人即知春日莚荽之味美。而春日食莚荽,味最美的就是莚荽炒臭豆腐了。当然,此“臭豆腐”可不是市场上卖的那种,而是农家春节前做“年豆腐”时的豆腐,用农家的腌制法做出来的那种(此物拟专文另写)。这种臭豆腐,味香而浓腻,软中见硬,有的人称为“蚁豆腐”。用这种臭豆腐炒的莚荽,遇碗粘碗,遇筷粘筷,当然,遇齿则粘齿。套一句广告语:味道好极了。
香菜,莚荽,易种,可做主菜可做佐料,种籽还可入药,具“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的功效” ,小菜,也有一番别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