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镇位于织金县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与纳雍、大方两县隔河相望,总面积84.3平方公里。有耕地23130亩,平均海拔1450米,辖17个村,1个社区,186个村民组,9355户,36643人,居住着汉、苗、布依、彝、穿青等11种民族,省道307横穿全境,出境公路四通八达,是金北繁华的商业重镇和商品集散地,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
中文名称以那镇
地理位置织金县西北部
面 积8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130亩
平均海拔1450米
居住民族汉、苗、布依、彝、穿青等11个
目录
1基本介绍
2乡镇概况
3自然条件
4历史文化
5社会建设
6领导分工
7建设措施
8取得成绩
9存在问题
10发展重点
1基本介绍编辑
以那镇为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织金县西北部,东经105°41′、北纬26°49′,距县城36公以那镇
里,与纳雍、大方两县隔河相望,属洪家渡库区上游重镇。
所辖村:以那村,松林村,化村泥,化合村,茶林村,莲花村,五星村,沙田村,光星村,松树坪村,三合村,林家寨村,龙兴村,箐口村,木兴村,大寨村,凉山村
2乡镇概况编辑
以那镇(3张)
境内煤、铁、重晶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优质无烟煤现探明储量1.5亿吨,开采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以商贸大街、移民街、步行街、车站、水厂、路灯安装为代表的城镇开发建设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以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
2007年粮食总产量1185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46元,人均占有粮食323公斤。全镇上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前景美好,煤炭产业,小城镇建设,畜牧业,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四大支柱产业,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以那人民勤劳物产、劳动力资源丰富,境内生产的夹缸酒、刺梨酒、竹筛、砂缸(锅)、清明茶、毛尖茶誉满省内外,供不应求,西门塔尔、黑白花奶牛、辛地红、安格斯、秦川牛等杂交牛远销湖南、云南昭通、关岭、独山等地。
3自然条件编辑
shadow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以那地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全年平均气温15℃,日照1120—1805小时,无霜期241—289天,降雨量854—1444毫米
4历史文化编辑
以那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文献记载:以那原属当地古夷族治理管辖之地,以那架即所辖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而来。又说:此地原为当地仡佬族拉家居之地盘,地名即称依拉家,以那架由‘依拉家’经历史变迁而来。境内有方家坟古墓群、水西果拢底古战场遗址、历史上曾建有万寿宫、大佛寺等八大庙宇及雕、塔、牌坊、拱桥等历史文物古迹(现存的有川祖庙、三观殿、龙王庙、黑石庙等)。
5社会建设编辑
以那镇是县政府规划的金北开发小区,交通便利,属县城一小时专属经济圈。已开工
以那镇(4张)
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织纳水铁路,在以那设有互通和货运站,将彻底改变制约以那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工业化强镇、产业化富民、城镇化带动、法治化建镇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以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2010年各项工作增比进位成效明显,大目标、国土资源保护、信访维稳、纪检监察等工作获全县一等奖,政务服务、农村危房改造、党员党性党风百要素锻炼活动、安全生产、整脏治乱亦获县的表彰奖励,实现了“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理念。
6领导分工编辑
李发全,男,穿青人,1965年07月出生,本科文化,现任县人大常委副主任、以那镇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盘工作,分管人口计生及纪检监察等工作,联系人大工作。
赵祖平,男,汉族,1975年06月出生,本科文化,现任以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协助书记工作,主持政府全盘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等工作。
张新,男,穿青人,1969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现任以那镇党委委员、副书记
以那镇(4张)
。协助书记工作,分管党务、群团、民族、宗教、统战、协管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联系农业、农村、人大、政协等工作。
王才万,男,白族,1976年03月出生,本科文化,现任以那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协助书记工作,主抓纪检监察,分管党务公开、便民利民服务等工作;主持五星村管理区工作;联系沙田、茶林二村工作。
李强,男,穿青人,1966年04月出生,专科文化,现任以那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协助书记工作,分管政法、综治、信访维稳、禁毒、武装、民兵、整脏治乱等工作;主持以那管理区工作;联系松林村工作。
龙煜,男,汉族,1969年02月出生,本科文化,现任以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协助镇长工作,分管民政、低保、交通运输、财政、金融、移民、工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抓整脏治乱、村庄整治等工作;协助李强抓好以那管理区工作;联系化合、化泥村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