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九大碗

家乡区县: 西安市蓝田县

中除了方块肉、甜饭、条子肉外,其余的六大碗吃完后可免费再续添。此外,客人坐定后就会免费送上一盘凉拌粉条和稠酒。方块肉、条子肉味道相近,用五花肉制作,肉下面是传统的红苕垫碗,红烧肉蒸碗下面的红苕香甜可口。这里的稠酒较为清淡,进店后喝上一碗倒也清爽解渴。此外,还有单点的冷热菜品,还有著名的蓝田荞面饸饹,芥末、辣椒、蒜汁醋等调货凉拌,嫽得很。红烧肉丁老豆腐这道菜也是不错,豆腐浓香好吃。主食红豆米饭、白蒸馍也含有乡间风味。一楼餐饮区摆放着方桌子长板凳,很有传统的食堂风味;

二、三楼是包间,是传统的八仙桌和椅子。

品味着地道的蓝田地方风味饮食,不由地感受到蓝田县不愧为“勺勺客”之地。“勺勺客”是关中方言中对厨师的称谓。炒勺是厨师的主要工具,大厨师旧时也叫厨子,是指掌勺人,故而过去又称厨师为“勺勺客”。

勺勺客还有“一勺走天下”之说。说的是掌握厨艺的厨师,凭着自己的一手好厨艺走到哪里都不会闲着,不怕找不到事干,没有饭碗子。而滋水出勺勺客,即指蓝田县出厨师。据作者边华《走进白鹿原》一书《滋水出勺》一节中描述,明、清两代的宫中御厨就有不少是蓝田人。当年,慈禧太后避难西安时,所御用的名厨多是蓝田人,其中就有白鹿原安村乡聚仙坊的卞柱祥。卞柱祥104岁去世,百岁时还耳聪目明,能看着戏本哼秦腔。传说其在一生从厨中,别人弃之不用的猪羊眼睛一并被他拿来食用。并曾将此方告于慈禧,颇受关注。慈禧在西安一年多的时间里,蓝田厨子大出风头。此后不仅远扬北京,西安的“熟食行道”更成了蓝田人的天下;以至整个民国时期盛行不衰。

七八十年代在蓝田当地农村每逢遇到村里红白喜事,均是食盘上菜。那时,是缺吃少穿的年代,食盘上桌,方块肉、条子肉会在眨眼之间的功夫跑进吃家的口里,顺溜进各自的肠胃里,消失在食者的视线里,剩下垫盘子碗底的红苕、萝卜才会从次地为吃货们关注享用。一桌客人围坐在方桌旁,一壶烧酒顺时针在客人间流动传递,烧酒壶上蹲着一个小小的酒盅,那小酒盅小的十盅也倒不下一两酒。村上来的食客,根本不会计较轮转的酒盅你喝他用的卫生之事,只有一种乡亲们的亲热。喝酒的人会举起酒盅一饮而尽,即刻顺溜着咂巴一下嘴,表现出饮酒的滋味绵绵上口,回味悠长。尔后,将酒盅传给下一位,当然也不会出现碰酒杯的情况。

陈燕萍(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