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有各种文物古迹181处,国家级2处。织机洞遗址、大师姑城址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桃花峪:
郑州市三皇山桃花峪旅游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广武山上。北临滔滔黄河,南眺巍巍嵩岳,东接黄河风景名胜区,西连楚河汉界,总面积10平方公里,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90%。郑州三皇山桃花峪旅游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交界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峪顶相间、地形地貌独特,环境优美,史迹名胜繁多,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荥阳孤柏渡:旅游区位于荥阳市西北15公里的王村镇境内。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西接虎牢关,东连飞龙顶、汉霸二王城、桃花峪旅游区,北濒滔滔黄河,南界茸茸川原。过去古柏苍翠,绿树掩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黄河旅游线上重点名胜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穿越此地。
荥阳奥帕拉拉水上公园:奥帕拉拉水公园(以下简称奥帕拉拉)位于郑州市的后花园--荥阳市豫龙镇,由郑州清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斥巨资4亿元投建,是清华·大溪地的游闲项目,是大中原地区第一个游闲产业一站式体验基地。
织机洞遗址:织机洞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崔庙镇王宗店村北500米,这里为嵩山北麓浅山丘陵地带。洞口高5米,深19.6米,宽12.9米。1984年,荥阳市文物普查时发现动物化石和陶器残片。1985年初文物普查中发现。洞穴呈石厦状,口宽12~15米,进深21米以上,洞内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后经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文化堆积24层,用火痕迹17处。发掘出土大角鹿、披毛犀、羚羊、野牛等动物化石2000余件,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2万余件。自1985年荥阳织机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物,是近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遗址的发掘考察工作对目前世界人类学争论的焦点———现代人的起源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同时在东亚旧石器文化考古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师姑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单纯的二里头文化城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东方军事重镇或者是方
国的都邑。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夏代的城市发展、社会结构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探讨夏代晚期夏商文化关系、夏商交替年代等一列我国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娘娘寨遗址: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它的发现是河南乃至全国西周城址考古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郑州地区西周文化遗存几近空白的缺憾。娘娘寨两周城址对建立两周时期居址分期编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重新认识宗周文化因素在各地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对中原地区西周封国研究也具有重要突破。
关帝庙遗址: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是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大面积揭露的商代晚期聚落,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揭露,在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青台“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广武镇青台村东,临近唐岗水库,遗址突出地面形成高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遗址。民国年间,瑞典人T·J·阿尔纳曾在遗址南部发掘,其所著《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中有记载。1934
年,河南考古学家陈云路、郭宝钧等人曾在此遗址中部小面积发掘。1951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鼎、王仲殊、安志敏、马得志等人在该遗址调查发掘,写有《河南成皋广武区考古纪略》,发表于《科学通报》1951年2卷7期。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明周藩原武温穆王朱朝抡及张太妃合葬墓。该墓壁画内容丰富,顶部绘天空景象,前新月、后红日,中缀星斗。北壁绘宝殿佛龛,龛中佛站于莲座之上,结手印作接迎势。佛像端庄,背光四射,佛左立双面玉女,右立羽童,两侧有展翅欲飞仙鹤。左下方一麒麟,右下方一大象、座前有宝鼎薰香,香烟袅袅,最下为起伏的水波纹。东壁前绘一坐佛,手持钵盂,头顶有一道仙气,气中五人。第一人面像和善,蓄三牙胡须,身着帝王衣冠,似为男墓主人。第二人面目清秀,着王妃衣冠,似女墓主人。其余三人似墓主人亲友。依次为两排前来赴会的菩萨、天女、罗汉、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菩萨和颜悦色,着五色衣;天女眉清目秀,着华服;罗汉面目威严,披袈裟。上排人物坐于莲花宝座上,下排人物坐于碧波中莲花上,皆合掌面佛。佛上面画云霞,云霞中有排箫、横笛、琵琶等乐器一排。整个画面描绘的是温穆王与人为善,死后感动天地,菩萨、仙女迎接死者灵魂升天的隆重场面。西壁的内容与东壁相似,其前佛作诵经状,意为死者超度。其后菩萨上排第一人,手执如意向佛献礼,意在表现温穆王生前敬佛的思想。该墓壁画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和原武温穆王的重要资料,是河南省文件保护单位。
韩仁铭: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刻。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后又发现。碑文左侧刻有金正大五年赵秉文和正大六年李天翼跋语和李献能题铭,详述该碑出土情况。额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碑文隶书,8行,行存18字。记述韩仁做官的政绩和不幸短命后,上级官员令地方以少牢祭祀,以示褒扬的情况。碑文字体疏朗,行笔遒劲,为汉隶书体另一流派。碑额篆书结体长短随字结构,行间茂密,和而能变,与碑文隶书同出一人之手,世称双绝。
飞龙顶: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嘉靖时进行大规模修建。位于荥阳市高村乡,誉为“中原奇观”。东山建筑群曰陈州,
西曰华山,南有南崖阁,北有祖师大殿和金顶。二门内高浮雕琉璃影壁、陈州歇山式无梁殿及大殿塑像、壁画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惜于飞龙顶“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兴国寺:位于市区东10公里二十里铺乡兴国寺村。唐咸亨三年(672)建造,宋太平兴国年间重修,后废。现存唐、明造像石刻3座、菩萨2,大佛1。
逍遥观:位于高山乡竹川村。位于高山乡竹川村。始建年无考。根据出土碑碣记载,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山门“逍遥观”匾额为晚清翰林院编修赵东阶所书。现尚存正殿一座,逍遥观举废碑一通,该碑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勒石,记述逍遥观盛衰历史与竹川的名胜风光。
京城城墙: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荥阳市东南约10公里的京襄城村。京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为故郑邑,郑庄公封弟于此,《左传》所谓“京城大叔”即此。京城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周长6300米。今存城墙8段,长1000多米,其中东南一段长约60多米,高约10米。东北城角长约200余米,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城墙土质非常坚硬,夯层十分清晰。南墙与东墙外有深沟。京城在古荥阳城西南约20公里,春秋属郑,战国属韩,秦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仍置京县。京城的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的名城;城内地面上广布春秋至汉代遗物,城外四周也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墓。1979年城内还出土了两枚汉代金饼,重约500克。
环翠峪风景区:在庙子境内,河南省级风景名胜区。卧龙峰顶有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堡、黄帝妃子嫘祖庙、回归
钟(警世钟)、皮定均司令员豫西抗日指挥部旧址、罕见的石头开花等;古老相传的婆媳让水形成的贤孝文化、家庭美德教育基地、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寿”摩崖石刻、植物活化石万年古橿树与峰顶相互辉映。
桃花峪景区:广武镇东北部,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建有黄河中下游分界界碑。
中原影视城:中原影视城又名中原第一影视城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广武镇樊河村东北角,原影视城一角清华·忆江南度假区旁,郑州江南春温泉度假酒店北100米的邙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坳里。因其规模宏大,省领导视为中原影视城建设的第一大工程,与焦作影视城、黄河滩影视基地、鸡公山影视基地相比较,位居中原影视城之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