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坡舞蹈《赶花场》

家乡区县: 贵州省织金县

花坡,是苗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聚会节日。 花,顾明思义, 就是人生的春青时代、黄金时代,是一代又一 代的苗族男女青年的憧憬、向往。千百年来,苗族传统的花坡聚 会, 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满姻缘, 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聪颖、 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世代生息。 世居织金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的苗族花坡, 每年农历中的正、 二、 三、五、七月县内地均有大小不一规模的花坡聚会节日,最大规 模的传统花坡聚会逾四、五万人,最小规模的花坡聚会也有数千 人。 苗族花坡舞蹈《赶花场》就是传统聚会中的主要形式,它以热情

奔放的歌舞,隆重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聚会节日,表达了青年男 女相互倾慕的炽热之心,促成了一对对佳侣喜结良缘。
向大家推荐一下贵州织金洞 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位于贵州西部,距贵阳152 公里,距安顺市120公里,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大瀑布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形成旅游黄金 环线。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南岸,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 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 中晚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目前已勘察洞内长度达12.1公里, 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 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呈现出 万干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飘渺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 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 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 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 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把织金洞映衬得气势恢宏。在织金洞地表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 分布有典型的罗圈盆、天生桥、天窗谷、伏流及峡谷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国 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织金洞犹如璀璨明珠,辉映其上。洞 西2公里处的一巨型水洞, 洞东3公里处至贵阳方向的水上风光旅游线——东风湖更与织金洞互为 烘托,相得益彰。 发人思古的彝族文物、清丽秀雅的织金古城,给织金洞增添了沉积丰厚的文化氛围。震撼西南的 明末彝族起义首领安邦彦的故居“那威遗址”和“安邦彦墓”就在织金洞附近,凭吊古迹,令人荡气 回肠。与织金洞相距23公里素有“小桂林”之称的织金古城,是全省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城中 多有庙宇、寺、阁、石拱桥,与奇山、秀水、清泉相融相依,加之有如明代奢香夫人和清代重臣 丁宝帧等历代人杰遗迹荟萃,使织金洞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

 

沫若希(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