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龙场镇苗族风情简介

家乡区县: 贵州省织金县

龙场镇是织金县东部成建制镇历史较为悠久的古老集镇之一,距县城

54

公里。全镇总

面积

80.2

平方公里。龙场镇原称腾龙镇,与县内化起镇、大平乡、自强乡比邻,与清镇市

辛店镇、

流长乡以及黔西县大关镇隔东风湖相望,

集镇贸易极为繁荣,

镇内观音阁、

寿佛寺、

地母庙等古建筑众多,

后毁于文革

破四旧

浩劫之中,

龙场镇现存的营上明末清初古建筑群,

建于三面绝壁的悬崖之上,深藏于群山之间,正等待有识之士前来采风旅游,投资开发。

龙场镇气候怡人、

风光绮丽,

少数民族风情浓郁。

全镇现有人口

28256

人,

主要居住着

汉、苗、彝、穿青、白、仡佬等

11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52%

。苗族是龙场镇

这片土地上的古老居民,苗族人口

7047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25%

,苗族人口在全镇

21

个村

(居)委会均有分布,其中箐口村为纯苗族村,在全镇

192

个村民组中,有

38

个村民组为

纯苗族村民组

(自然村寨)

龙场镇的苗族主要为歪梳与长角苗两种苗族支系。

歪梳支系主

要居住于龙场镇临东风湖湖岸高山地区,

与湖对岸的黔西县、

清镇市苗族同为一个支系;

角苗在镇内分布较多,却主要见于镇内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区域。

苗族的刺绣、

蜡染、

种麻织布以及农耕文化世代传承,

因不同的支系而表现为不同的形

式,

于是便有了不同风采的苗族服饰文化,

从龙场镇的歪梳苗族以及长角苗族这两种支系上

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这种特点,

歪梳与长角两种支系的服饰从颜色的选配、

图案描绘独有其

各自鲜明的特点,歪梳以黑色为主基调(男人着黑色麻布长衫),本地又以

黑苗

命名之,

长角苗以白色为服饰主基调,

(男人着白色长衫),当地又以白苗命名之。龙场镇的长角苗

服饰色彩绚丽,

图案取材于苗族大迁徙的历史,

一套龙场长角苗族的服饰就叙述着一段苗族

沉甸甸的历史,

龙场长角苗服饰熠熠生辉,

在苗学界被认定为苗族长角苗服饰的代表。

虽然,

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

各民族的融合,

这些世代传承演绎的服饰文化正在没落与消亡,

步入偏僻的龙场镇苗族村寨,我们还可以随处看到手工刺绣的苗女,间或看到染布的靛缸、

闲置的老式纺车等。

苗族是一个歌舞的民族,

龙场镇的歪梳、

长角苗两个支系也不例外,

在农闲之余,

在大

山深处的苗寨里,

总会响起悠扬的芦笙旋律,

苗族同胞们翩翩起舞,

置身其间,

令人响起神

话与从前,

飘飘欲仙。

龙场镇的苗族的婚丧嫁娶平素的自娱自乐均为芦笙歌舞形式,

但因支

系的不同而呈现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的艺术特色。

龙场镇青山干坝的芦笙鼓舞《悬羊击鼓》史诗般地反应了苗族大迁徙前夜的历史故事,

大迁徙前夜,

在中原群雄逐鹿中溃败的苗族同胞先人,

在大山之上的苗寨里面临强敌的进攻,

苗族同胞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决绝,

首领决定率众迁徙,

苗族同胞历就是歌舞的化身,

机智的

首领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

在寨子里挂上了打鼓,

把一只羊,

挣扎的羊儿用腿不断猛烈地撞

击鼓面,

雄浑的苗鼓响彻山谷,

山下的强敌以为山寨的苗民正有序聚集,

不敢冒然进攻,

亮强敌突入苗寨,山上的苗族同胞已成功转移,那只擂鼓的羊儿气尽力绝,死于大鼓之上。

从此,

为纪念那次有关这支苗胞生死存亡的大迁徙,

每逢节庆或是农闲之余,

龙场镇的长角

苗同胞们总会吹起芦笙、

敲起雄浑的大鼓,

男女老少欣然起舞,

去触摸远古那段满是心酸的

历史。

龙场镇青山干坝苗寨是一个纯苗族自然村寨,

该苗寨依山而建,

以古铜色的粘土墙茅

屋为主基调,

步入其间,

犹如回到亘古的蛮荒时代,

满目的苍凉。

该苗寨原生态史诗性舞蹈

2007

多彩贵州

舞蹈大赛中摘取了了全县原生态舞蹈第一的桂冠。此外龙场镇长角苗

还有独具特色的苗族

喊歌

是平素

这山喊来那山和

的艺术浓缩,

2006

年的

多彩贵州

原生态歌曲大赛中曾杀入贵州总决赛。近年来,不断有英、法、美、瑞典、日本等海内外游

客到龙场镇观光旅游、采风活动,其中干坝苗寨在

200

7年度就曾接待外国游客近百人次,

在法国

2007

年法国版的《中国西部旅游》一书还把龙场镇青山干坝苗寨作为中国西部旅游

魅力村寨推介。苗族的风情文化正成为吸引外界关注的亮点,熠熠生辉。

龙场镇苗族的婚姻自由程度比较高,

通常在平素的苗族歌舞,

以及其他生活交流中,

龄的男女青年便有互相中意的对象,

或双方悄悄对谈,

或三五成群结对交往,

至今在龙场镇

集镇上就有一条专门为苗族青年约会的小山,环山的小路被街道居民戏称为

苗族青年恋爱

,每逢赶场的日子,情窦初开的苗族青年男女吹着芦笙、口琴,三五成群在小山上嬉戏、

打闹,

唱苗歌、

跳苗舞,

互相有意的一对对情侣则悄悄溜出人群,

在僻静的地方单独交流去

了。

此外,

苗族的花坡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个好去处,

在苗族相对聚居的地方选

取一座或一片大山,种上花树,约定日子,纷至聚集一起,吹起芦笙跳起舞,唱起申请的苗

族山歌,

花坡立刻成为欢乐、

幸福的海洋。

龙场镇及周边著名的花坡有

——

二月十八坡,

于大平乡境内

(龙场比邻乡镇、

贵州乡镇建并撤前疏龙场区箐脚乡)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跳

花,

属织金县内上万人聚集的花场之一;

以支花坡,

位于龙场镇与化起镇交界的以支,

因于

每年的端午节跳花,

故又称五月端午坡;

此外还有位于龙场镇六花村的正月初六坡以及比邻

乡镇的二月十九坡、二十坡等等。

龙场镇苗族风情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融身其间,

我们会寻找到一种心

灵的历史回归,触摸到远古的神话与传奇

沫若希(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