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印山诗社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黔西县

诗社溯源头 印山才子集

      印山诗社始创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州人赵文光与高文亮两进士发起,创建于东门田坝北端的印盒山上——今水西广场西侧。名“印山诗社”,州之名士刘应华、史纯武、史宗贤、谢扬声相与定期酬唱。 在九狮环抱的东郊田坝北端一小丘山凸起名印山,又称印盒山。清康熙《贵州通志》称“印山毓秀”,黔西州志誉之为“印山浮玉”,并列为黔西八景之首,山上建魁阁,又称“奎楼”。诗社同仁,定期登楼吟唱,诗社邀集州之文人雅士和流宦名贤,集会赋诗于其上,留下许多佳篇名作,《黔西历代诗选》中的《奎楼吟》搜集了数十首,有州人、外籍流官,如陈旭,正安人,康熙四十二年举人,曾任黔西州训导,有诗:花楼通碧落,登眺远离城。彩笔从空扫,青云傍足生。铃摇风外响,窗映月边明。古缥缈身何似,宛训天上人。奎楼园形八柱三楼,六角翘檐,翘檐角尖有风铃,四围有水池种荷,植垂柳,现存照片。民国末期柳树约粗两人合围,奎楼掩映在荷池碧水绿柳之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文人雅士邀约闲吟的好去处。

      奎楼是当时黔西城的最高楼,州人张焕,雍正五年丁未科举人,官知县。诗曰:高吟挥彩笔,泼墨渍银河。气象终南胜,光辉月殿多。六鳌浮欲动,七极对如何。独在青云上,千山似水波。州人徐性夫,雍正七年乙酉科举人,曾任贞丰县训导,也有遗诗:纡行原石磴,览胜涉奎楼。谁说人间境,宛疑天上游。云飞三岛近,路接九宵幽。应有嫦娥会,宫花插满头。李枚,雍正己卯科举人,七绝二首:一、杰阁凌空入紫微,凭临北斗近光辉。白云爱客常为侣,留卧烟霞不放归。二、石磴行行上岩岭,凭窗临目四山新。人间原有登云路,试看高楼近北宸。文渊,乾隆元年岁贡,曾任训导,也在奎楼有诗:直从空际耸奎楼,多士题诗在上头;阁邑朝回云汉锦,应知千载颂贤侯。留下佳作数十篇之。“印山诗社”开一代诗风,继往开来,使黔西诗社、诗人两百多年来,吟咏不衰。

      道光十年(1830)江西东乡吴兰雪又名吴嵩梁,出任黔西知州,吴系嘉庆年间举人。青年时期以诗文着称乡里,未出任黔西知州前,已是诗誉满京都,他的诗被来华的朝鲜人索去作诗佛设诗龛供奉。兰雪来主是邦,在观风问俗中,得知州之文士多好诗,便重振印山诗社。他捐廉俸,添置桌椅,购置诗笺、诗简、纸墨笔砚于奎楼,诗人云集,诗社盛况空前。黔西山水民俗、风情活现在诗人笔下。在任知州期间有诗:《州廨后即狮山、旧有草亭、可以观稼》:官阁如村舍,开门即后山。缓行红树下,深坐翠微间。谷暖群莺出,田平一鹭闲。遥观禾锄者,臼暮踏歌还。

      雨后踏青至西门桥,有石崖临水,地甚平旷,敷坐其间,两岩杂花盛开,灿若锦绣,顾而乐之。五律选一:桃坞红成海,梨花白照天。一弯芳草路,十亩菜花田。诗和惟彭泽,图成即辋川。归耕吾未果,惆怅听啼鹃。《刺梨花》绝句一首:嫩朵繁枝剧可怜,乱山深处马蹄前。水西已悔寻春晚,辜负青旗买酒天。

     《救军粮》俗称“红刺果”一绝:方言曾传解军饥,秋深寻子爱离离。山间富贵人间少,红缀珊瑚十万枝。

      吴兰雪还邀集州人史胜书、张琚瞻仰修文阳明洞,登遵义太白楼,凭吊奢香墓。吴诗中有:“惭愧筱骖迎送远,旌旗半卷出龙场。"在《留别播州诸同好》中:忽唱骊歌仆在门,低头无语对离樽。箧中画稿兼诗稿,足底云痕杂藓痕。良友订交堪共命,名山欲别合销魂。酬知有泪无多酒,悔种痴情不断根。

      吴诗中有“水西故事记奢香,戈马前朝旧战场”。“九驿开通山失险,一杯人拜土留香。”

      史胜书有“新诗敢理宣成句,寿酒初斟太白楼”,“随意自来还自去,谪仙应许续清狂”。诗句:《登芙蓉楼》“冰心一片酬辛渐,绝句三唐比谪仙。”“杨柳连江犹带雨,芙蓉出此尚含烟。”

      杨春谷:“谪仙拱手送殷勒,饮罢离樽瘦几分”。

      诗人们在万山丛中,在深箐崎岖路上,豪情满怀,诗兴大发,风流雅趣,尽在吟唱中。道光年间“印山诗社”进入鼎盛时期。诗社的《水西杂咏》、《印山诗稿》北京图书馆有藏本,吴兰雪的《香苏山馆诗钞》北京大学图书馆有刻本尚存,《黔中二子诗钞》贵州省图书偿有藏本。

      印山诗社诗友的吟唱结识省内诗坛许多知音。黔西诗社与遵义的郑珍,独山的莫友芝,毕节的吴湛溪,清镇的戴禾庄等名士酬唱频繁、交情深厚。史胜书、戴禾庄、吴湛溪等在贵阳贵山书院结“桐荫诗社”。张琚等在赴京会考中对名山大川,事物风景的吟唱,留在“黔中二子诗钞”和其它手抄本颇多,堪称诗中上品。

从不在乎(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