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章与扬斌 白泥文化兴
侯仲章,字肇铭,清末廪生,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初贵州省议员,委派郎岱厅厅长不久卒。遗著《荷花诗抄》,部分入选《黔西历代诗选》。有忆乡诗曰:其一:一曲高音忆故乡,荷花池畔水生香。身清不怕污泥染,翠盖亭亭夜月霜。其二:庭花落尽鸟声稀,午夜凄凉梦不迷。料得连天风雨后,涨痕应到小桥西。有新春试笔诗:其一:伴我萤窗数十年,依然伏卧管城边。朝来掷向空中去,谱书云霞满大千。其二:苦把江淹梦寐缠,挥毫无处不云烟。五花换到色空界,横扫千军似等闲。有和丁扬斌过活佛山原韵:高空一镜涌长川,暮蔼无风软似绵。精气能完斯得寿,诗魂不死即成仙。舟行水里疑无地,人在波中别有天。徒倚篷窗闲望月,白频州上锁疏烟。
内庄白坭有许多古老的村寨,《明史》中就有内庄地名的记载。明末巡抚王三善丧师内庄,以身殉职(见《黔西州志》及黔西西门桥畔神道碑文)。清朝道光年间,州之名士张琚有《内庄怀古》诗:慷慨忠丞节,丹心照鬼方。过门曾走马,解缓不还乡。成败何须论,英名实可伤。至今丛冢骨,遗恨实因粮。(该诗见《大定府志》艺文篇);内庄下坝文阁塔畔曾氏号称“一门三进士”(贡生、当时称为岁进士),大寨至陈家沟一带有“五里十秀才”之说,白泥田侯府人称代代有功名。
白坭内庄村寨密集,田园相接,村民往来于星罗棋布的村寨之间。在侯、丁、王等大姓中,出了一些文人雅士,他们之间的往来;或弹唱、或弈棋、或吟唱;或因走亲访友、或因婚丧作贺。遂邀集某家,诗友相逢,或清茶一杯,淡酒一盅;便整日、整夜联吟、酬和。从现在整理印发的《黔西历代诗选》、《丁扬斌诗集(过去的我)》、《水西侯氏族谱》、《内庄王氏族谱》、《陈莜溪诗集》、《史秋坪诗集》、《侯仲章(荷花诗抄)》可觅出他们吟唱的频繁,吟情的深厚,因此称之为“未名诗社”。诗友们没有命名,也没有定时、定点、定题。每一相会,诗、茶、酒就成他们助兴剂。中国有“诗歌之国”之称,黔西也堪称“诗歌之乡”的美誉,内庄白泥一带更是以诗出名。
在清末民初。时董家寨(今凹水)陈莜溪应白泥侯府之聘,设塾馆于老寨子(古名锣鼓寨)举人侯试之家。学生数十人,门生中的佼佼者侯仲章、丁扬斌、侯伯猷、侯肇文等。他们在学生时代就与陈师唱和,陈师着力培养其兴趣,时有不定期来往于其间的有侯试之(举人)、丁培之(廪生)、史秋坪(秀才)、侯仲章(廪生)、侯赓言(廪生)、丁扬斌(小先生)、王绍基(自学成才的文人)。
从上述诗集含传抄本中,诗友们曾集会于丁培之家。侯仲章、王绍基都有《自培之家夜归感怀》。
王绍基《白坭夜归感怀》二首:其一:星稀银汉映平田,夜静归来月未偏。露重荧飞禾下火,步惊情动水中天。鸟声断续鸡声继,云影风微竹影连。正好怀人诗酒后,书笺遥寄故贤边。其二:祖宗恒业记心田,未敢存心或有偏。涤滤全资茶酒后,卫生宜养性中天。笛音必借萧音和,虎韵还须埙韵连。结得诗缘侬有幸,葵花飞向彩云边。
侯仲章《自培之家夜归感怀》二首:其一:炉烟消尽客初眠,乘兴归家夜二天。竹破云来光皎皎,柳随风转影纤纤。卢山依旧琴书冷,斗宿横空河汉悬。正是怀人千里候,思君聊为拟呤笺。其二:焚膏夜坐未成眠,皎皎光华月在天。清夜沉沉横睡眼,寒更点点耸呤肩。诸君博爱益人志,数朵灯花对我鲜。五凤楼修班手妙,聊将鄙俚助呤笺。
从王绍基、侯仲章的诗中得知诗人集会丁培之家,深夜才归,诗情未了,余兴又生,诗人们的豪情、诗趣流露字里行间。情深意浓又写下如上诗篇。之后一段时间,他们诗的唱和多用“寄”或“邮传”丁扬斌有《教书田坝寨侯君仲章》诗。史秋坪有寄侯、王、丁诸君诗句:“鱼书频寄诗千轴,雁信遥传纸八行。”“诗千轴”是诗中夸张用语,但唱和来往频繁是有的。王绍基与史秋坪的唱和还有回文诗:
史秋坪寄王绍基回文诗:烟深卧阁草离愁,冷树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彩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前路客船花点点,连边夜火似星流。
王绍基有步史秋坪回文诗:前川流水映明星,冉冉驹光接地灵。悬尽情深潭下月,未增景好浪中萍。烟生荻岸连枝绿,露滴禾田带叶青。联句无人来静夜,笺吟案上宿飞萤。
后来,侯仲章、丁扬斌外出;侯试之、丁培之、陈莜溪先后仙逝,“未名诗社”前期的集咏传唱暂告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失守,丁扬斌举家迁回贵阳,在花溪女中任教,“黔南事变”日机轰炸贵阳、花溪。丁扬斌回故里定居。诗友一别多年,史秋坪到侯赓言家作客,便相伴访拜别后多年的丁扬斌。诗友多年不见又是姻亲,便留饮,自然以诗会友,以诗言情,丁扬斌有《与史君秋坪、侯君赓言小园夜宴联吟》席间其夫人张孝宜、张孝芬奔忙于酒肴之间,故三位有:其一:胭脂月下共飞觞,把酒三人兴倍长。暂学青莲开夜宴,狂歌醉舞满庭芳。其二:蜗鼓频敲向晚中,游园桃李笑春风。花明柳暗村相接,水软山柔气自雄。渐觉夜深衣惹露,乍看天上月如弓。此时此地欢歌极,把酒三人意共融。
时史秋坪还有《补贺南京新家庭》七律二首。诗人别后重逢话旧赋诗,更深夜静,有唱必和,笔者以为这是白坭“未名诗社”后期复兴时期。时值大方文士杨济生应聘设塾馆于张顺之家,距丁扬斌塾馆仅二华里之遥。因仰慕丁扬斌大名以诗四律晋见。选三:其一:焦桐半曩赏音遥,几转愁肠借酒浇。独傲同披王猛褐,不平犹拥伍胥潮。深山匿迹原韬晦,异地舌耕暂寄侨。社会腥膻难复古,余生不愿废刍荛。其二:倾谈曾已识胸襟,古道照人信可钦。植柳锄花浇俗状,乐天知命见高吟。相逢萍水蒙青眼,景仰斗山借绿阴。最羡珂乡风物好,几番桃李已成林。其三:世世争春算小松,风欺雪压白云封。焉知此物傲天地,色不像天万不容。百战终无一寸功,翻劳魏绛去和戎。幸天未丧斯文气,不作曹家乱世雄。
杨济生与丁扬斌唱和颇多。他们以诗交友,遂成知音。丁扬斌先生《自笑》一诗步杨先生韵。无法医狂更是痴,钢刀难斩是情丝。败家子出分三路,救世心纷到几时。屡见皇宫萋野草,频看旅燕巢林枝。雄心日傍地球转,转到无聊又赋诗。
后来他们相互吟唱《吊王三善》诗数十首。这中间突然杀出一个丁效禹(丁扬斌先生胞弟,中医师)杨先生惊吟:
村夫倘早识明星,没读家传无字经。诵诗三百虽劳碌,不料一丁有二丁。后丁扬斌五十五寿辰,学生们进城买祝寿礼,正逢史秋坪在卖字画的店主方其相处,史秋坪因以赠诗:风闻近况不寻常,桃李春风满室香。廿载车尘增阅历,二区桃李伴门墙。蒲觞满饮身多健,大道得传字亦香。坐拥皋壁无限好,桑榆晚景乐洋洋。
学生们也随之唱和。有“若得及时沾杏雨,何难展翅大西洋”。“……”丁效禹也有和诗:高寿期兄连十旬,一年一度一翻新。弟随子侄来恭祝,闹个长生不老春。
侯赓言、史秋坪常有“论时局”“伤时”之类的诗。丁扬斌也有和诗:步侯君韵酬侯君:
其一:大错何堪记以前,苦将片石补娲天。那知当作砧中肉,孰料还邀世外仙。亡省无俱误国罪,丧师都是济时贤。潮流如此真该死,得罢兵归属偶然。
其二:战伐声中辟一堂,那容高枕傲羲皇。国中疯狗毛俱竖,海上毒龙爪尽张。北地皇居春草绿,南朝宫殿野花香。而予尚作卜居梦,只恐旁人笑白忙。
丁扬斌对蒋介石的“攘外必须安内”,不抵抗日寇痛心疾首,百无聊赖,只能回乡隐居安度晚年。
解放前夕,早年诗友大多仙逝,在丁扬斌的塾馆中吟唱的是部分学生。如侯铭杰、谭文超、彭英侯、丁显斌、刘本勇,丁扬斌之女丁天文三岁夭亡,丁先生悲恸,长歌当哭:绝顶聪明反自煎,可怜一世只三年。空间百物明了尽,还信四书暗记全。读本尚留欢喜凳,精魂早散奈何天。来生倘有能回验,再结人间父子缘。
一时学生中唱和蜂起,步韵有“再结人间兄妹缘”,“再结人间同学缘”,“再结人间叔侄缘”。数日之间馆内沉浸在悲恸吊唁之中。解放后老年吟友先后逝世,壮年学生参加工作,各自东西,诗吟至此结束。
诗史毛登峰 成就方人凤毛登峰,号仙樵,清末廪生,入为岁进士,黔西新场人,是著名的文化人,清《黔西州续志》编辑,民国参加自治学社。有文章《下四里历年乱记》和诗入《黔西州续志》和《黔西历代诗选》。毛在平坝设帐教学,学生中不少人获得功名,著名人物为方伯鸾。有《重九登北塔》七律:其一:光绪年甲申年九月九日:家邻北塔世相承,落帽啊谨快犸芝。难得天生真面目,不邀欲尝一崚增。竹林雅抱游观乐,棘院深惭文就微。奠漫知心嫌这晚,古今兴废究何征。其二:寻幽选胜一碑临,府仰关河感概深;百族死之遗战垒,十年生聚见天心。田家稻禾同高会,篱落有开孰尝音。过者多情如信我,登高也应发豪吟。其三:塔形凌云绝占庇,回龙气象焕然新,放开眼界群峰少,不断情根事物亲。奇怪之心胜五色,繁华梦境阅千春。毓钟灵秀谁是知,我欲攀岩问后生。其四:弟兄联步乐齐牵,几子追随见一班。佳节如斯多浪掷,灵氖庇事扰空震。脚跟稳占期高玄,眼界横看遵等闲。休让崔崽平地石,名标千克耀人间。其五:天生宝塔仰弥高,不假人间雕琢多。倒影几疑横斗际,凌霄端合驻仙曹。文章变化回龙势,秀气灵分塔雁豪。二百余年多少事,飞伤客土估风骚。其六:塔横山顶自年年,重九来游兴欲仙。随世牵腾凭远眺,秋山消消销炊烟。
方伯鸾(1979-1947),字孝恪,号人凤,笔名囟球,黔西县(今金沙)平坝人,幼读儒书,勤奋好学,为毛登峰的得意门生,二十岁时中廪生,宣统元年获省保举晋京会试,中已酉科拔萃进士第一,授云南大理府通判,不愿为官,参加中国同盟会活动。文章、诗词、书法颇为出色。宣统三年(1911)春,他走上推翻满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民国5年(1916),他积极参加筹建贵阳南明中学,并在该校任教。为倡议新场设县,伯鸾与石玉书、毛曲濡等数次呈文上省,他还以个人作为公民代表,30年(1941)4月,写文呈省与黔西城绅士辩所划县界,新县被拟名为“新民县”,他认为不妥,故以新场近郊“金宝屯”、“沙溪坝”两地命名为“金沙县”,从“沙土可与黄金同价”取义,获省允准。30年代,伯鸾积极吸收进步知识,并撰写白话诗文在当时留省学生创办的《黔西月刊》发表。他喜诗擅书,现存《浮图园记》、《题咏十首》、《改过论、第十一卷》手书文稿,即为他所著。
有《无着亭题咏》选录:金山如凤似飞翔,三百年来此辟荒。绿竹白云开旧甸,黄沙赤水抱新场。樵苏久辩娥眉路,斋供不须鹫岭香。若与释迦论富贵,玉屏风景胜西方。有附改第八首诗:天徙长江入此流,衣冠门籍载中州。累朝佳士出沙洛,一带名山进鼓楼。子第如林皆笋立,英才易世几风流。想寻雁塔书报国,送佛无声月在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