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两女士 文采亦风流
黔西历史上出有几位女诗人,除奢香夫人外,还有谭兰英,明巧珍等几位能诗会文的女士,现择两位的诗文供赏之。
谭兰英,新民里张小云妻,随夫贵阳广文书院,善于楷书,能诗文,著有《畹滋诗抄》。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有春日即事诗曰:思亲昨夜梦难成,破晓方知睡思生;依枕才眠郎又唤,画眉窗下日初晴。
有刺绣诗曰:朱唇对镜点轻脂,妆罢台前检绣丝;笑把残红嚼一口,隔窗唾上凤仙枝。
有渔翁诗曰:溪上蓑沾红杏雨,市中酒醉绿阳天;独卧春光明月夜,一林归鸟一身烟。
明巧珍,名士毛仙樵妻,夫妻都善于吟咏,著有《怀翠楼诗抄》,诗入选《黔西县历代诗选》。
有官署偶成诗曰:爱怜越甚越娇痴,衣钵一经课女儿;生愧谢家能咏絮,人惭郑婢解吟诗;趋庭 母后之无辩,绕膝公余点画窥;况有小姑时赌韵,花前月下共追随。
有春日即事诗曰:风吹花树影高低,万紫千红入望迷;倚栏闲招新燕子,寻芳几度小楼西。
有哭伯母熊氏儒人诗曰:哭子才伤老泪枯,又将多难累慈乌;丹心苦望丹霄鉴,白发惨同白草铺;纸剪寸肠儿已断,刀惊落魄嫂应扶;生前慈爱无由答,梦里依稀膝下趋。
翰林当知州 熊氏都知名
在黔西城里,有两位熊氏儒生,一个是翰林学士,一个是东南大学毕业生,两人都当过官,办过学,名声赫赫,他们就是:一是翰林学士熊渭泉,一是县太爷熊绍儒。
熊渭泉(1871——1930),字朝滨,号藤花馆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三甲三十四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改四川天全知州。后讲学贵山书院。还乡后继办印山诗社,主讲劝学所,卒于里。著有《玉竹草》、《荡游草》、《旅筑草》。诗作入选《历代黔西诗选》。
有已未除夕还水西诗曰:
惭愧乡人说解诗,归来刚及岁除时;梅边鹤讶丰年雪,市上风摇祭腊旗;仅有陈咸遵汉猎,却从贾岛爱新诗;还家仍作离家感,瑶玉一枝系我思。
有重五即事诗曰:战地儒冠已可羞,不因识字有郁忧;谋生未蓄三年艾,逃世难言五月裘;草阁谈心人似鹤,酒家促膝我从周;避兵符在无劳系,持戟蜀湘胜一筹。
有题牡丹图诗曰:
妙手徐熙善写真,众芳消歇见夫人;能令池馆全生色,自起楼台不算贫;风过四香吹绮丽,妆成百宝斗鲜新;为怜桃李无颜色,留得花王作殿春。
渲染仙花照槛红,祗宜猩色敞屏风;移根西及山川外,得气东皇雨露中;紫玉生烟团锦簇,飞霞骑绮出香丛;醉余漫写金华纸,输与清平调独工。
熊绍儒,黔西人,东南大学毕业,1926年创建黔西中学。曾任务川县长,对务川教育事业有所建树,1940年创建务川中学。解放后创建贵定师范学校,一九九零年冬卒。诗作入选《历代黔西诗选》。
有题贺黔西一中五十六周年校庆诗曰:
回溯毕路启丛林,屈指五旬又六春;狮山余荫开学府,涂寨新楼继弦声;十年树木早成器,万世英才似繁星;秋高气爽归来日,满园桃李倍欢欣。
红色文化 永放光芒
一九三六年,红军长征进入黔西,播下红色种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黔大仁”三县中心县委,走出来了几位杰出的人物,他们是新场的蓝芸夫、林正良、城关的黎幼林等。
蓝芸夫(1910—1994),名运富,新场人。自幼勤学,成绩卓著。1926年考入贵阳省立二中。1935年与林正良等人捐书创办图书馆。1937年与李绍夫、林正良等人秘密组织文艺研究会和乡村教育团。1938年10月,经中共贵州省工委秦天真介绍入党,任中共新场总支统战委员。1939年初,省工委批准建立“黔大仁”三县中心县委,任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初,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下令逮捕蓝芸夫。危急中他遵照省工委指示,秘密带领一批优秀青年奔赴延安。到达延安后,分别在陕北文工团、陕甘宁边区文协、中共中央党校、新华社工作,学习。曾任教员、编辑、支部书记。其间,亲聆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1946年初,出任延安新华社编辑,繁忙中还撰写披露文章,为延安广播电台和《解放日报》采用。1954年,蓝芸夫调北大任中文系支部书记兼副教授;1958年任北大图书馆长。1978年离休后为家乡“修志”等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今有遗著《亲戚情话集》留存。有步光书同志韵诗曰:
乡思入梦入苍穹,所恨秋霜入鬓匆;愧我缝衣牵线短,羡君吐气似长虹;分明眼底人千里,敏捷心神镜五中;七五之年知老去,遥看黔水一青松。
林正良(1909——1941),新场人。烈士、诗人。牺牲前任中共金沙县党总支书记,为金沙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1930年到贵阳考入省立男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发生很大变化。1933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自1934年开始,林正良与蓝运富、李绍夫等人共同学习。1938年10月,经蓝运富、李绍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到中共石场支部工作。8月,回到新场担任总支书记。1941年1月24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敌人诱降不成又酷刑相加,他嗤之以鼻,并作诗痛斥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罪行。1941年6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狱中。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有寄兄诗曰:听说阿哥至,一喜一悲衰;迢迢三百里,为看弟弟来;不得见一面,空劳走一差;收到衣和物,悉眉紧不开;斑斑泪痕在,件件妻子裁;针线孤灯下,死生费疑猜;况有故乡产,豆油味最佳;牢中拌饭吃,哽咽难下怀;更闻乡人语,心神两痴呆;黄口思亲瘦,白发念儿衰;救国应无罪,我独罹祸灾;强敌独压境,骨肉难相乖;生逢离乱境,不幸是吾侪。
黎幼林(1895——1949),又名万里,城关人,曾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和北大政法系,参加北伐, 任江西省政府驻京办事处长等职,1949年在重庆被捕,牺牲于白公馆松林坡,年仅五十四岁。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一九四五年有回黔西二首。其一:人生不唱大风歌,莫使年华逐逝波;万卷蜡红余薤叶,一杯梨绿醉漓涡。其二:廿年不见故园春,子侄猜疑附耳频;世乱时荒兄弟隔,一回相见一回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