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经济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盘县地处滇、桂、黔三省的结合部,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4°17′46″—104°57′46″,北纬25°19′36″—26°17′31″,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人口113万境内聚集着彝、回、白、苗、布依等27个少数民族。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中段过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平均海拔1900米,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2°C,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特点。
盘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硅砂、黄金、天然气等23种,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煤炭资源有储量大、煤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等特点,目前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素称“江南煤海”。境内拥有全国500家最工业企业之一的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盘县发电厂等大企业,三百六十万千瓦级盘南火电厂于2002年底开式建设,以煤炭、电力、建材为物色的工业体系蔚然成形。依托企业优势,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粮种、马铃薯、核桃、饮料为主导,初步形成产业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茶叶、生姜、折耳根、西瓜、柑桔、大蒜等形成规模,打出牌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全县于1998年总体越过温饱线。1999年,盘县被列为贵州首批重点建设的国内生产总值超1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1亿元的经济强县。
     社会服务功能较为完备。境内铁路长达成150公里,形成了以红果站为枢纽,盘西铁路(67.289公里)、南昆铁路(57.035公里)和水柏铁路(27公里)为基本骨架的网络。又辅以320国道横贯东西,盘(县)水(城)、盘(县)兴(义)公路纵贯南北,构架成盘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城乡通信方便快捷,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通信网络,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电视广播覆盖北在95%以上,可必视全国上星加密电视节目。金融系统实现了快捷的卫星结算方式。工商、税务、医疗、卫生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山、水林、泉、洞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民族风情、古代建筑、革命遗址为内容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有蜚声中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有孤峰耸立,雄伟险峻的佛教八小名山的“丹霞山”,有座落在盘县古城城郊记入《徐霞客游记》的国际洞穴协会会员洞——碧云洞,有人们消夏去暑的理想场所——老厂万亩竹海。有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妥乐村千株800年以上的古银杏、乐民温泉、百里杜鹃以及无数的溶洞奇观等风景各具韵味,令人流连忘返;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文化氛围分外浓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数万彝族同胞聚在一起,举行彝族“火把节”,热闹非凡。回族“古尔邦节”、布依歌节等各具特色。各民族富有生活情趣的婚俗、葬礼、酒歌、舞蹈、歌谣、傩戏等活动气息浓烈,颇具魅力。2000年,大洞竹海、妥乐古银杏、坡止草原三个风景区被评为贵州省省能风景名胜区。
     1999年4月20日,盘县党政机关由城关镇迁至红果新城,实施“创贵州省经济强县,建现代化红果新城”战略以来,盘县翻开了她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开辟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893亿元,财政收入达29338万元,粮食总产量超过30万吨。
     在西部大开发中,盘县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五年打好基础,十年实现翻番,把盘县建设成为贵州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西电东送”最大的电源点,贵州西部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结合的旅游大县,实现收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新的世纪,盘县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盘县精神,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经济强县的大好机遇,抓好“六大”建设,即大煤电、大农业、大交通、大教育、大旅游、大产业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wenge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6055586.html
新浪主页:http://weibo.com/u/3820002369/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lovewenge

网络营销—梧桐子(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