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镇
概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桥"所在地--武阳镇,位于瑞金西南部,距市区18公里,经绵江中游,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红色土地,是苏区时期全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春耕生产赠旗大会旧址"。全镇总面积155.78平方公里,辖竹杨居委会,石阔、武阳、粟田、安富、国兴、螺石、凌田、陈埠、下洲、龙江、珠坑、中赖、龙门等13个行政村,人口31000余人。境内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丰富,竹木积蓄量大,耕地平坦,水利灌溉方便。电力供应充足。206国道贯穿全境。常年平均气温18.9℃,年日照时数平均1838小时,年无霜期268天,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
近年来,武阳镇党委、政府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镇作为第一目标,按照"工业富镇、三产活镇、农业稳镇",把武阳镇建成瑞金脐橙大镇、西南部中心集镇的发展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更高的层次上定位发展,在全方位对接中阔步先行,全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24元,其中,脐橙总产量达1.15万吨。综合实力名列瑞金前茅,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连年实现新跨越。
行政代码:360781106
长途区号:0797
人口:约3万人
面积:131km2
身份证前六位:360781
行政级别:镇
人口密度:229人/km2
隶属政区: 瑞金市
历史沿革
1950年为武阳、安富等乡,1958年合并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武阳、安富、石闻、国兴、粟坑、黄田、珠坑、竹阳、斗文、螺石、凌田、陈埠、中赖、下洲、下茅、龙江、龙角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武阳圩。1998年撤销武阳乡,设立武阳镇。2007年将拔英乡白竹村划归武阳镇管辖,并入粟田村。
瑞金市辖乡。市甘蔗生产基地之一。1950年为武阳、安富等乡,1958年合并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西南部,乡府驻武阳圩,距市区13公里。面积131平方公里,人口3万。206国道过境。辖武阳、安富、石闻、国兴、粟坑、黄田、珠坑、竹阳、斗文、螺石、凌田、陈埠、中赖、下洲、下茅、龙江、龙角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轧钢、酱油、塑料等厂及建筑公司、发电站、供电所。农业主产水稻、甘蔗,兼产薯类、大豆、油菜。"红军长征第一桥"武阳桥在境内。
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81106:~001坪布居委会 ~200安富村 ~201石阔村 ~202国兴村 ~203武阳村 ~205罗石村 ~206凌田村 ~207陈布村 ~208下洲村 ~209龙门村 ~210龙江村 ~212中赖村 ~214粟田村 ~215珠坑村
优势资源
交通区位得天独厚。206国道贯穿全境,境内交通畅通,在最近2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武阳镇226个村小组有29%村小组实现了通水泥路。区位独特,地处瑞金西南部,东邻泽潭乡,南毗拔英乡,西连谢坊镇,北接云石山,境内集市热闹,圩镇面积近3.2平方公里,物流充盈,商贾云集,人气旺盛,系瑞金西南部重要的工农业产品集散地。
自然资源质优量丰。境内拥有钨矿、萤石矿、金矿等矿产资源,极具开采价值。境内山地面积12881公顷,其中适宜采割松脂的湿地松面积达4万亩。"红军长征第一桥"已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一书。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立足高标准,坚持超前性,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一带二翼的城镇格局。通过实施市场运作,完成了以镇政府办公大楼、农贸市场及居委会中心村建设为主的中心区建设,并已投入使用。境内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0.63余门,移动、联通、小灵通通信实现无缝覆盖,因特网、宽带网、有线电视已进村入户。有日产自来水1500吨的水厂3个。城镇功能逐步齐全,设施日趋完善,全镇有1所完中、12所小学在校学生4686人,全镇教职工212名,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尽管学校基础设施远不符合教学的要求,但已基本消灭了危房。"五改六"工作已基本就诸。全镇设中心卫生院1所,乡村诊所13处,中心卫生院在岗职工29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7人,其中医师6人,护士6人,助产士2人,防技人员2人,医技人员7人,该院占地面积6.5亩,业务用房1580m2,设病床20张,开设内、外、妇、儿、五管等五个临床科,拥有Ⅹ机、心电图、B超、生化和碎石机、救护车等设施。
经济发展
个私经济蓬勃发展。近年共引进8家外来投资企业,引进资金3500万元。主要项目有电子配件、脐橙分级保鲜包装、水电资源的利用。主要企业有新辉电力有限公司等5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410千瓦,年产值1500万元。天华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的投资落户,现共有员工210人,年产值达200万元。新型墙体砖厂的投产,普帮利生物有机肥的意向性落户,赣橙果业加工厂的运行,带动了武阳镇商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底,全镇共有私营企业近30余家,个体工商户300余户,从业人员近4620人。
农业产业强力推进。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做活农村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营销网络,采取规模种养的方式,初步建立起二大支柱产业。一是以脐橙种植为主的21000亩果业基地;二是千担优质烟叶基地。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品,形成了以脐橙、烟叶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化建设
人文环境和谐优越。秉承光荣革命传统的武阳镇人民,民风淳朴,勤劳务实,开明开放,惜誉如珍。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优质服务、依法行政"的理念,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总体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多方并举努力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团结鼓励的舆论环境,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气兴旺的良好发展氛围。
廉政建设
武阳镇积极探索,自2009年4月10日开始,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全镇农户"活动。全镇50名机关党员干部分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上门宣讲、服务,结交一批农民朋友,发放服务卡和宣传单,记录《走访日记》,介绍自己、建立情感、理顺情绪、解决问题、获取支持、保持联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在走访过程中,围绕一个主题、实行两个结合、进行三个反思、实现四个做到、把握五个要求、建立六个制度,确保了走访活动得民心、见实效。
罗峰山
罗峰山位于武阳镇东面的武夷山麓,距离武阳镇约五六里路。罗峰山原名叫螺石寨,又说箩石寨。它矗立在群山之边,高出群山许多。青山衬着红岩,分外显眼,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触。它西南面有一处缓坡,越过缓坡,来到山背面,顿时感觉无比惬意舒适,树木葱葱,绿草茵茵,溪水潺潺,山风阵阵。
罗峰山西面山脚下是一个山窝,那里土壤湿润,树木葱茏,密密匝匝。树林延伸至山坡上,一直到山崖下,然后绕着山崖伸展,宛如是衬着罗峰山这朵"红花"的几片绿叶,平添了几许诗意。山崖下有一座罗峰山寺,出得寺门,向上仰望,那峭壁直直地立在眼前,看不到顶,甚至有些向前倾斜,不由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离山寺不远处有一块空地,站在那儿往上看,壁立千仞,全是清一色红岩,有的红得鲜艳,有的红得淡雅。更有趣的是因风化而产生的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石窝,如满天繁星。有的大如水缸,有的小如拳头,有的聚成一片,有的孤零零地呆着。其中有一石窟像一个小房间,离地三十多米,窟口上方还架有三根木杠。传说当年有太平天国军队的部队来到当地,吓得地主们纷纷躲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