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的历史

家乡区县: 淅川县

      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也指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全长443公里,发源于秦岭(商洛西北部)凤凰山南麓,流经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出陕西,进入河南淅川,随后向南,在湖北丹江口与汉江交汇,注入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丹江,古称丹水、粉青江、黑江支流有老灌河、淇河,商洛市城区到丹凤龙驹寨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 此外,襄阳、十堰、南阳等周边地区的人,常常简称湖北省丹江口市为“丹江”。

      丹江,发源于陕西南部秦岭,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注入汉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全长443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古时曾称丹江为“粉青江”,因尧帝的长子葬于丹江而改名。丹江通航历史渊远,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龙驹寨,下达湖北老河口,顺汉江又可入航长江,是中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古都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明、清时期的丹江航运日趋繁荣。鼎盛时仅荆紫关码头每日泊船百余艘,帆樯林立十余里。近代随着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工具的兴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被誉为“亚洲天池”。

丹江两岸山清水秀,自然和人文景观诸多,航运历史悠久,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漂流了龙驹寨以下丹江全程。

江名由来

      因传说尧的长子丹朱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一说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另一说相传因产“得者多寿”之“丹鱼”而得名。

历史溯源

  丹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沿岸发现有一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和50万年前的大象门齿化 石以及20余种古脊椎动物化石。还发现有猿人牙齿化石和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余处古城址、20余处大型古代墓葬、残留一些古建筑群。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晋伐鄀”“秦楚丹阳血战”等战役在沿岸发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的早期都城——丹阳,很大可能就在丹江沿岸的龙城。丹江后靠商洛险地,前可窥荆、襄一带,东北可下宛、洛,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寨河故险,然险境自有历险之情趣,正是弄潮儿大显身手之所,恰系探险旅游之好去处。何况如今有诸多水库,以调节水位,绝无大险之虞。可谓:艰而夷,危而安,有惊无险。自古漂流于丹江者,不乏名人。唐代李白荡舟丹江上游仙娥溪后吟道“横天耸翠壁,喷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后有“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写《丹水》:何事苦萦迥,离胸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宋代,贬官商州550日的大诗人王禹称泛舟丹江后亦写有一首《丹水》:瑟瑟复潺潺,朝宗去不还。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饮猿清满掏,渡鹿冷侵斑。北润深通洛,东奔险叩关。灌园萦似带,漕皑曲如环。夜枕惊幽梦,秋汀照病颜,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村桥微雨后,岸树夕阳间。翠涨新萍绿,红浮败叶殷。贰车时濯足,来伴钓翁闲。

      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北谒太华之后,南朝武当。即由洛南县经老君峪,自龙驹寨起航,漂流了龙驹寨以下丹江全程。《徐霞客日游记》是这样记载丹江漂流的:“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其情其景,与通往“世外桃源”的武陵古溪别无二致。著名学人陈寅恪教授,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商山即“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主要根据”。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的湖北省丹江口市,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面积800余平方公里,蓄水达174亿立方米,目前 丹江口水库大桥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水库。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库区的最窄处只有百余米,两岸群峰嵌错,削壁摩立,惊险壮观,乘着客轮即可将两岸的景色一览无遗。此带依势形成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小三峡延伸30余里,山重水复,山险水碧,是游人领略山川胜景的理想之地。过去小三峡湖面渐宽,最宽处的水面达20余公里,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极目无涯,被人们称作“小太平洋”,对游人有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内地客人到此,总有一种来到海洋的新奇感觉。看着一望无际的湖面,但见水清如碧,轮渡帆影,鸥翔鸟飞,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和乐趣。库区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质纯净,鱼类资源丰富。能够开发旅游观光、疗养度假、水上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丹江沿岸,届时将从淅川境内的陶岔将汉江水引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解决我国北方的水源不足。

末栀(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