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楚文化发祥地

家乡区县: 淅川县

      淅川顺阳川,原本是位于南阳盆地西侧、淅川县东南数十公里的大平原。从古至今,这里就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可由于40多年前国家在这里修建了丹江口水库,这里方圆几十公里的顺阳川,即被大水淹没,成为一望无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

      大水虽然淹没了这块土地,但却无法掩饰它辉煌的过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块迷人的土地上曾经哺育出声名显赫的范氏家族。该家族上始先秦、下迄隋唐,兴盛和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在这个家族历代有职可考的范氏名士就有数十人,范蠡、范晔、范缜是这个家族中三位杰出的代表。

      春秋末期越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生卒年月不详),字少伯,据说他就是南阳范氏的直接祖先。其籍贯在淅川的三户邑,并且和顺阳川的距离很近,因此也可以说淅川范氏家族就是他的后裔。他曾辅助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终成越国霸业,其后便浪迹天涯,隐名埋姓以经商为业,成为巨富,被人称为“商圣”。同时他还著有《陶朱公养鱼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

      在南朝刘宋时期,范氏家族中又走出了一名杰出的史学家——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少时受其父车骑将军范泰的影响,博览经史,精通隶书,又通晓音律善弹琵琶。17岁入仕途,先后出任参军、秘书丞、宣城太守、太子詹事等职,他在任宣城太守时,根据社会上流行的编年和纪传两种史体,采用纪传体的方式编写出不朽的史学名著《后汉书》,该书内容丰富,史料充足,是一部价值巨大的史学著作。后人将该书同《史记》、《汉书》、《三国志》一起并称为“前四史”。

      范晔之后,范氏家族中还走出了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约公元450—515年),字子真,关于范缜的籍贯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说法,称他为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其实这只是地名的讹误,因为顺阳这个地名历史上曾多次变更,所以会出现地名之误。另外,由于范晔一案(范晔曾与人共同拥立宋文帝之弟为帝后事泄被杀),范氏家族为了避讳顺阳这个地名才改动原籍,故长期以来就流传上述说法。在范缜生活的南朝宋陈之际,是佛教流行时期,全国各地大兴建造寺院之风,又养育众多僧尼,给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负担,后来范缜为了抵制所谓的“佛神”崇拜论。写出著名的《神灭论》一书来系统阐述自己的主张,全面驳斥了神不灭论,这种思想直到现在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以范蠡、范晔、范缜三位杰出人物为代表的顺阳川范氏家族,几千年来一直是当地人民的骄傲,这是一张响当当的名人文化品牌,如今在海内外华人当中普遍兴起一股寻根朝祖热。像顺阳川范氏家族这样有名的文化品牌,完全可以走向海内外。

末栀(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