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的厥水河畔,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占地100亩,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9636平方米,其中:陈列楼7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编钟演奏厅300平方米,其他建筑3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8%。
历史沿革折叠编辑本段
随州博物馆创建于1978年10月,建立之初,设在原城郊公社粮站内.馆藏文物仅有随县文化馆移交的几十件收集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举办过简易的陈列展览,后几经迁移,新馆坐落于西北郊的擂鼓墩古墓群保护区东缘,濒临细流潺潺的溉水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历经三十年的岁月沧桑和几代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现己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本馆简介折叠编辑本段
烟雨朦胧中的博物馆外景
烟雨朦胧中的博物馆外景
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
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061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6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著名的有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吴家坞墓地出土的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三里岗毛家冲出土的凤鸟扉棱铜搏、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国铜器群,以东郊义地岗、安居徐家嘴、均川刘家崖、均川熊家老、西郊擂鼓墩等墓地出土的曾国铜器群,还有北郊孔家坡出土的汉代简牍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堪称镇馆之宝。馆内现有《通史陈列展》、《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文物展》、《名人名家书画展全景
全景
》、《随州市公安局追缴文物展》等专题陈列。海内外名人名家来馆参观后留下许多墨宝,如:"美轮美奂、比耳悦目"(乔石题)、"物华天宝"(乌兰夫题)、"随州编钟、绝世珍宝"(胡乔木题)、"精品神韵"(杨汝岱题)、"古乐之乡听古乐、神州之声越神州"(萧克题)、"万古流芳、世界奇迹(胡绳题)、"乐魂"(沈鹏题)、"一代奇观惊环宇、千古绝音动苍穹"(韩绍玉题)、"钟魂"(曾祥熙题)、"离奇,不可思议,仙乐出神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题)等等。
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文物宝库,而且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步伐,出土和征集的文物还将增多。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特别是曾国青铜器群,为研究曾国文化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之精美,为国内已出土铜敦之首。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更为珍贵,其音色、间律均与曾侯乙编钟相通,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曾多次出访美、英、德、法、日、丹麦、瑞士等国家,充分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建设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园林式布局,采用楚国建筑"一台"、"殿"、"多台"组成的风格,外形主要体现"楚城"和"编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座设备条件较为先进的现代博览建筑。沿着梯形台阶,进入一层主馆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的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陈列厅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南、北两个副馆主要设计为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编钟演艺厅。博物馆的主馆第二层主要是三个展厅和两个小珍品馆,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随州博物馆"五个大字为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题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