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折叠编辑本段
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文物宝库,而且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步伐,出土和征集的文物还将增多。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主要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炎帝神农故里、汉唐风韵和开馆花絮 等专题展区。
擂鼓墩二号墓铜编钟 折叠
擂鼓墩二号墓铜编钟
擂鼓墩二号墓铜编钟
战国中晚期 该套编钟为36件铜编钟,皆为甬钟。按钟体大小可分为两种。大型编钟八件,小型编钟二十八件。八件大钟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甬呈八棱柱形,甬下有旋,钟壁厚薄不一,两铣下垂,钲部两边各有三排长枚,编钟甬、舞、篆部均饰变形蟠螭纹,隧部花纹不同。二十八件小钟形制、花纹均相同,大小不一,甬呈八棱柱形,甬下有旋,两铣下垂,口不平齐,钲部两边各有五个泡形短枚,钟壁较厚,内有四处凸起,编钟甬、舞、篆部均饰变形蟠螭纹,隧部饰兽面纹。至今还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
蟠螭纹铜方壶 折叠
蟠螭纹铜方壶
蟠螭纹铜方壶
战国中晚期 此器有盖,盖呈花冠状,镂空,无顶,直口微侈,长方颈微束,颈部附一对称伏龙形耳,龙舌高扬,溜肩,在颈与肩交接处有一圈方形箍,箍中部有一道凸棱,方腹外鼓下收,腹中部有一圈宽带凸棱,腹部四方中部由箍至足各有一纵向宽带,并与横宽带凸棱相交呈"十"字形格栏,长方圈足。器盖饰蟠龙纹,方颈上、下各饰一周蟠螭纹,龙形耳上饰三角带纹及三角云纹,腹栏格内及长方圈足上均饰变形蟠螭纹。
陈公子中庆铜簠 折叠
陈公子中庆铜簠
陈公子中庆铜簠
春秋早期 该器长方形,由两半扣合而成,直口微侈,口沿外折,腹部下收,底附有外扩曲尺形圈足,侧腹各有一兽头形环耳,腹部均饰较粗犷的蟠螭纹,底部饰蟠螭纹,圈足四面各饰虎纹一对。器底内有铭文六行二十三字。
象首纹铜鬲 折叠
春秋早期 此器侈沿,弧肩,裆脚较高,通体饰象首纹。
象首纹铜鬲
象首纹铜鬲
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折叠
战国中期 此器通体呈椭圆形球状,器盖、器身相等,可扣合,盖口部上有活形扣钮,可固定,不致滑落。器身、器盖各有三个扁状透空兽形足和钮,口部各有二个对称环形耳,耳穿透。花纹分十二段,饰以三角几何纹、勾连云纹、涡纹,花纹构图新颖,富有变化。
尊盘 折叠
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 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