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屈家岭

家乡区县: 荆门市京山县

简介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

文化遗产

      器物群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多为手制,但快轮制陶已普及。器表光洁,似经过打磨。陶系以泥制为主,夹砂陶较少,陶色以灰色为主,黑色次之,另有少量红陶及桔黄色陶。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圈足器发达,三足器较多,平底器较少,不见圜底器,器形有罐形鼎、高领罐、高圈足杯、薄胎杯、壶形器等。屈家岭文化的石器多为磨制,制作水平已相当高超,器形有斧、铲、锛、凿、镰、箭头等。

      墓葬群

      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墓为主。成人墓多集中于氏族公共墓地,多单人仰身直肢葬,有拔掉上侧门齿的现象。小孩墓多圆形土坑瓮棺葬,葬具通常是在一个陶碗上对扣一陶盆或用两个陶碗对扣。 屈家岭遗址于1954年修建石龙水库干渠发现后,1955年及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队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因其具有鲜明的江汉平原的特点,有别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因此将这种文化定名为“屈家岭文化”。中国科学院为此出了专著《京山屈家岭》。1988年,国务院将屈家岭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遗址上竖立的高大的保护标志更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屈家岭黄桃

      屈家岭黄桃是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的特产。屈家岭黄桃因“个大汁浓、色正饱满、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的特质,荣获“湖北特色优质农产品”称号。
屈家岭管理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黄桃,种植面积现已达到3.8万亩,桃树约170万株,其加工生产的黄桃罐头、黄桃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在国内也吸引了安徽、湖南、广东等省客商。
      目前,屈家岭管理区是全国重点黄桃种植加工区,种植规模居全省首位。

 


电商13304谢婷婷(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