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酒的传说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讲一下淮阳陈州酒的来历

      6500年前,伏羲女娲兄妹相婚,带领部卒从甘肃天水出发,沿黄河一路东下,出三门峡附近山口折而向南向东,沿淮水到了如今的河南淮阳,在此依水草而居,在一个百亩见方、一丈多高的平台上建宛丘古城。女娲在此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伏羲在此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造甲历,定姓氏,制婚姻,造干戈,兴礼乐,进而创造了龙,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龙的传人自兹而始,生生不息,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

      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率领部卒从陕西姜水出发,沿伏羲女娲旧道也来到宛丘,他说,人祖爷当年在此建都,我也在此建都。遂将宛丘改为陈城,以此城为都。到了大宋王朝,这里已是5500年的老古台,没人能说出它的来历,就给青天包拯垵上了,说是包青天陈州放粮时从米中筛出的泥沙堆积而成,称平粮台,平息粮食案件之意嘛!

      1979年经河南省文物局对平粮台古城遗址挖掘考证,确认它是伏羲、女娲的宛丘古城遗址,也是炎帝神农的陈城遗址,即“一丘圣土,三皇故城”,平粮台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历朝历代在台上均有遗迹,文化层达到10层之多,出土文物五千多件,其中不乏价值连城之珍宝。

      那么三皇与酒有什么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集解》篇中特别记述:“陈有神农井。”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确切考证:“神农既育,于陈凿井九眼,汲一井而众水动。”其中一眼出水成酒,一眼井出酱油,一眼井出醋,后人疑为五谷入井,自酿而成。这说明,在神农时期,与五谷有关的酿造品均已出现,且相当成熟。那么,神农之前的酒井与酒品又是什么情况呢?淮阳县首席文化研究员杨复竣先生,在其巨著《淮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龙酒》篇中,有根有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伏羲女娲的宛丘古城向北九千九百九十九步,有两眼井,每眼井中均长两朵并蒂莲花,两井相通,井水中有一条青龙,所以此井又叫龙井。龙井中的“水”醇香甘甜,有浓郁的植物果实发酵后的香味,喝一口三天不渴,喝两口九天不饿,喝三口周身有回天之力,人称琼浆,伏羲女娲对此琼浆无比珍惜。

      一天,上帝的九个女儿腾云驾雾,游历名山大川,飞至龙井上空,怱闻异香扑鼻。在七仙女的提议下,众仙女按下云头,落于龙井之侧,知异香来自于龙井琼浆,个个早已馋涎欲滴。伏羲女娲夫妻见了众位仙女,连忙热情接待,请饮龙井琼浆。九位仙女喝过琼浆,连连说好,他们喝过其母的瑶池玉液,远没有龙井琼浆味美。

      九位仙女都喝上了瘾,每每夜深人静,腾云驾雾,偷出天庭,到宛丘饮龙井琼浆。一来二去,他们就和伏羲女娲成了好朋友。

      待至王母娘娘生日,玉帝相陪,众仙女齐去拜寿,王母拿出瑶池玉液招待。玉液入口,众仙女齐说苦不堪言,难比宛丘的龙井琼浆。王母娘娘大为震怒,说瑶池玉液是天上独有,人间绝无,何“水”可比,谈什么琼浆?还是玉帝发话,让去背几坛尝尝。

     九仙女背回琼浆,未进天庭,玉帝王母已闻异香。观之玲珑剔透,熠熠生光,及至入口,觉绵甜爽净,荡气回肠。胜玉液百倍也!从此,玉帝王母竟派九仙女常到宛丘背龙井琼浆。伏羲女娲犯了难:天下之大,只有这两眼并蒂莲龙井,琼浆有限,如果背完,怎么向龙子龙孙交待?夫妻俩就向众仙女商议,用玉液换琼浆。征得玉帝同意,九位仙女就开始从瑶池背玉液倒入龙井中,走时背琼浆。而琼浆一旦和玉液搀和,则天地合一,龙井内顿时紫雾弥漫,液浆翻滚,久久难平,味道美上加美,成为绝品。玉帝夫妻和伏羲夫妻各得其宜,皆大欢喜。

      这天夜晚,九位仙女又来背玉液琼浆,每人背了一坛,又痛饮一阵,才喜洋洋地离开龙井,飞上天去。由 于九位仙女喝得太多了,个个有了醉意,逗留时间太久了,刚飞到宛丘南二十五里,雄鸡一叫,彩云落,仙女坠,九个仙女一下子落到地上变成九个土冢,今淮阳县城南刘振屯乡赵楼村东九女冢是也。1953年,东一小冢内出土东汉三层绿釉陶楼一座,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河南省博物院。1972年,村民翻淤压沙改良土壤,将中间大冢挖开,墓内为石券,外两层为砖券,石砖均为弧形,砌工精细。墓内文物全部被盗,数百亩地的墓址被挖成水坑,这是后话。

      玉帝见女儿未归,知大事不好,急登南天门察看,见女儿个个坠落凡间。他急奔九女冢前,大声呼叫,但女儿再也不会回答他了。玉帝气恼已极,赶到龙井,无心多看玉液琼浆,吹了一口气,随着一道金光闪过,龙井已无影无踪。伏羲上前辩理,玉帝头也不回,拂袖而去。

     伏羲见龙井没了,十分恼火。他返化成一条青龙,尾蘸宛丘湖水,虬髯奋张,腾云驾雾,在蓝天上盘旋九圈以后,终于找到了龙井,重新开掘出了玉液琼浆,色香味一如既住。

      为躲避玉帝,伏羲想给玉液琼浆再取个名字。他想到天有九重,地有九河,又有九仙女点化,九最大,就称玉液琼浆为“九”吧!后来逐渐演化成了“酒”。

王燕玲(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